第345章 战前的曹军(2 / 2)

“刘鑫主攻的方向必是攻兖州,其兵力以骑兵为主,以我看,我军当收缩兵力于南岸,利用黄河与其周旋,切不可进入冀州腹地,如此一来,刘鑫的骑兵就不能发挥作用。我军则大有希望。”</P>

“荀尚书令所言有理。”郭嘉接过荀彧的话,他感觉到自己再说不点什么,话都被荀彧和程昱说完了。</P>

“兖州和冀州,以黄河为界,刘鑫的主力是骑兵,不能渡河作战,他必会伺机渡河。黄河之上,可渡河之处有几个,分别是白马、延津等,我军可率军先占据白马、延津,兵进黄河北岸的黎阳。”</P>

“然而刘鑫兵力强盛,若我军死守黎阳,对我军必不利,当一战获胜后引兵撤退,此战目的是求得在士气上压制刘鑫的军队,另外为我军赢得时间,筑垒官渡。”</P>

“而我军与刘鑫大军决战的地方应该是官渡水,刘鑫南下,必过官渡水,但官渡水不比黄河,黄河宽度不过一里左右,可渡之地太多,刘鑫随便搭个浮桥,连人带马都渡了过去。”</P>

“官渡水可不一样了,地形陡峭,能过的地方很少,我军只需要官渡水南侧筑垒固守,刘鑫必不能破。时间长了,刘鑫大军的粮道也会出现问题。”</P>

“粮道?”</P>

“不错,刘鑫多半会在邺城筹集粮草,但渡过黄河,兵临官渡时,这粮道至少已有四五百里,且要经过黄河运输过来。粮道过长,便是隐患,相较之下,我军粮道仅百来里路,要近很多。”</P>

“其次,随着这战事延长,刘鑫的大军更容易人困马乏,届时形势对我军有利。”</P>

听了郭嘉的话,曹操连忙紧盯着桌上的舆图,查看黎阳、白马等地的位置。</P>

“我军占据黎阳的话,刘鑫必会引军来攻,再以延津、白马配合破敌。”曹操一边喃喃地说着什么,一边思考着郭嘉所说的话。</P>

“官渡水与黄河之间,空间狭小,且水系复杂,也不利于刘鑫的骑兵作战,可以说,我军已占据了地利优势。”</P>

郭嘉又补充说:“只要河东、青州战场能够坚持住,官渡就没问题。”</P>

程昱和荀彧也都细想着郭嘉筑垒官渡坚守的方案。</P>

“兵进黎阳,与刘鑫交战,恐怕对我军不利,刘鑫岂不正好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如若我军吃了败仗,则全军危矣。”荀彧并不赞同兵进黎阳之举。</P>

郭嘉提出筑垒官渡之策,自然也应解释为何要兵进黎阳:“若不进黎阳,刘鑫大军可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则我军无法及时部署。我军兵进黎阳,刘鑫大军必亦往黎阳进发,我军再退。”</P>

“刘鑫只能从白马津和延津渡过黄河,如此一来,我军可以凭白马津和延津阻止刘鑫,就占据了地利优势。”</P>

“但白马津和延津不能驻垒,难以打造防线,无法长期阻拦刘鑫大军,所以只能一战获胜后便撤回,这也为筑垒官渡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