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周瑜往回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心里又有了想法。就算鲁肃真的在家,他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真的要强迫鲁肃为伯符效力吗?或者是鲁肃不愿意,就干脆把鲁肃杀了?</P>
他觉得自己做不到强迫或杀了鲁肃。唉!他想了一下,也只能就这么算了,他再次调头,往寿春而去。</P>
回到寿春时,孙策看到周瑜孤身一人,连忙问:“公瑾,鲁子敬呢?”</P>
周瑜摇了摇头:“鲁子敬的母亲病了,似乎有些不妙,恐怕来不了。”他不想把实情告诉孙策,就编了个理由。如果孙策知道鲁肃不愿意,心中必会生气,从而视鲁肃为敌人。</P>
“无妨,若他母亲病好了,让他过来,如他母亲病危……恐怕又是三年……”孙策突然觉得在周瑜面前这么说,似乎有些不恰当,又连忙改变话题。</P>
“对了,我派人查探了一下,刘鑫果然出兵占据了汝南,如今驻守在阜阳,兵力一万左右,且都是骑兵。看来,被公瑾猜中了。”</P>
“嗯!”预料中事,周瑜也不纠结:“那我们大军什么时候能出发?”</P>
“若是现在出发,恐怕正遂了曹操的心意,不如再等半个月再说。”</P>
虽然在时间上忽悠了董昭,但孙策可不这么认为,他只要出兵就已经是履行承诺。至于时间,当然是选择对他最有利的时间,而不是对曹操最有利的时间。</P>
又过了三天时间,孙策收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是从吴县传来的。刘鑫派两万大军驻守广陵郡广陵城,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对付孙策。</P>
“公瑾,这驻守于广陵的兵力,恐怕就是刘鑫的水军了,就是不知道他的船只在哪?若也是在广陵城的江岸,那我军不得不谨慎了。”</P>
“伯符说得对,这表明刘鑫的水军船只能自由进入长江和淮水,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是,长江和淮水之间的大海可有数百里远,若其水军也能航行,表示其船只性能不下于我军水军。”</P>
周瑜只说到船只性能,其意无非是说刘鑫的船好,未必是水军精锐。他一向认为自己训练的水军是天下无敌的,自然不愿意承认刘鑫的水军精锐,更何况双方还没交过手。</P>
“如此一来,我们还该不该出兵北上?”</P>
周瑜略微思考,便给出了个建议:“刘鑫屯兵于广陵,恐怕仍是以防范为主,不会主动攻打我军,是怕我军从吴郡攻打广陵。”</P>
“吴郡是我军治所之地,有三万多军队,兵力雄厚,就算刘鑫有意攻打吴郡,亦不会得手。伯符大可放心。”</P>
“至于谯城,我以为仍应继续进军,刘鑫实力太强大了,我军绝不能任由刘鑫击败曹操,否则日后我军必孤掌难鸣。”</P>
刘鑫的水军出现在广陵,让周瑜意识到,刘鑫的实力远比他想象中要大。此时,他突然想到鲁肃了,莫非鲁肃投靠了刘鑫?</P>
孙策也思考片刻,做了决定:“好,就依公瑾之言。”</P>
周瑜的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很快就不再想鲁肃之事,而是全力做好出兵的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