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集中于海上,攻扬州方便,攻荆州就不行了。没有水军,我军草率进攻荆州,恐怕不妥。以我之见,我军当攻江夏却月城。”</P>
“却月城?”刘鑫紧皱眉头,他从未想过攻江夏。</P>
“不错。一年前,孙策攻占庐江,出兵讨伐黄祖,双方于江夏沙羡大战一场,黄祖兵败而亡,孙策退兵江东。刘表令其子刘琦率军两万,驻守江夏,此举正好给我军机会。”</P>
“刘表年迈,两子内斗,次子刘琮得刘表宠爱,长子刘琦似乎失宠,刘表将刘琦打发到江夏,乃不忍见两子相斗,故让刘琦离开襄阳,然刘琦却是懦弱之人,其才不足以守住却月城,此便是我军之机会。”</P>
“若我军攻破江夏,占据夏口,则将刘表和孙策的领土隔断,使刘表的水军难以南下,而孙策的水军难以北上。且江夏水域复杂,我军可在夏口建造船厂,打造船只,以破刘表和孙策之军。”</P>
“另外,占据江夏后,可轻易渡过长江,进入长江南岸,从陆路进入豫章、长沙等郡,对我军也是大大有利。”</P>
沮授表示忧虑:“攻江夏倒也不难,但想建造船厂,恐怕并不容易,刘表和孙策皆以水军较强,可以水军巡视江面,若我军建造船厂,恐为其所破。”</P>
“但我支持先夺下江夏,不仅如此,还要拿下庐江,如此我军便占据江北之地,长江如此宽阔,难道还找不到一个适合建造船厂的地方吗?”</P>
“更何况,江北岸那么长,我军又何必担心无渡江之处呢?一旦渡过长江,则避开水战,变成陆战,正是我军所长。”</P>
刘鑫想了一下,又看了一下董昭。董昭受到刘鑫的重用,心里倒是有些感恩,但在这里他却不敢畅所欲言。此刻,刘鑫看着他,他就不敢不说了。</P>
“若是我军攻打江夏,刘表必不会甘心,而孙策所占据的庐江被我军夹击,势必慌张,我以为,此举会可能会促成孙策和刘表联盟,共同出去夺回江夏,我军便两面受敌,因此请丞相慎重考虑。”</P>
“以我之见,当步步为营,先攻南阳,稳据南阳之后,再伺机过江,攻打襄阳,如此我军只攻刘表,不攻孙策,刘表和孙策本有私仇,若丞相不步步紧逼,两人便不会联合,对我军也比较有利。”</P>
刘鑫听手下一大帮谋士的意见,都是各有各的道理,他也感到迷糊。不过,他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自己实力强大了,怎么打占据优势,谋士所言,不过是商量怎么打才能尽可能的占据更多优势。</P>
对于董昭先攻南阳,再进据襄阳的策略,刘鑫却不感兴趣。倒不是这策略本身有什么不妥,而是他如今的地盘跟历史上的曹操赤壁之战前的地盘几乎一模一样,他可不少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