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吴侯仍在意与我主之间的恩恩怨怨,不如等结盟一起击溃了刘鑫之后,再来清算如何?若是不能击溃刘鑫,刘鑫必会先攻荆州再攻扬州,我主与吴侯全都会败在刘鑫手里。”</P>
这话孙策倒是听了进去,他与刘表之间倒是没有直接的仇恨,于是他又随口一问:“若是结盟,该如何结?又如何共同进退?”</P>
“吴侯与我主共同对抗刘鑫,刘鑫若攻荆州,吴侯出兵支援,刘鑫若攻扬州,我主亦会出兵支援,若是哪天能北上,亦可联合起来,共同北进。”</P>
“哈哈哈哈,你主打的好主意,如今刘鑫在攻荆州,你主需要我兵力支援,才会如此。”</P>
“吴侯,刘鑫占据了淮南,将来攻扬州乃是迟早之事。”向朗不得不提醒了一句。</P>
孙策虽然嘴上说不惧刘鑫,但双方实力摆在那里,听了向朗的话后,心里隐隐有些倾向于结盟了。当然,疑虑还是有一些的,毕竟这结盟不是小事。</P>
他与向朗又聊了些细节之后,便暂时把向朗留在皖城。随后,他找来张昭,把事情说出来,希望张昭给个。</P>
早在半年前,他担心刘鑫趁机攻打吴郡,就把周瑜调到秣陵,主持战事,一则防范淮南兵力,二则防范刘鑫驻在广陵的兵力。所以,他也只能和张昭进行商议。</P>
听完孙策的话,张昭冥思苦想后便说:“吴侯,刘鑫已据数州之地,兵力强盛,即便吴侯与刘表结盟,恐怕亦非刘鑫所敌。此前我军曾助曹操,与刘鑫对战,是奉朝廷之命,尚情有可原。”</P>
“今与刘鑫为敌,又违反朝廷之命,必落下话柄,刘鑫亦有了借口,他日会率军南下,攻伐我军,届时吴侯大危,恐危及吴侯全家性命。”张昭的话说得很含蓄,即他认为,孙策不应该与刘鑫为敌。</P>
孙策却摇了摇头:“刘鑫自起兵以来,野心勃勃,攻伐不断,他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将来亦是必会与我为敌,他若攻我,自然会抓我痛处,以为借口,我又如何能防?”</P>
“反正我与刘鑫必有一战,还不如和刘表尽弃前嫌,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刘鑫,如此反有胜算。”</P>
显然,张昭的话起了反作用。此时,孙策反而坚定了结盟的想法。张昭也只能遗憾地叹了口气。</P>
不过,孙策没有马上答应结盟,而是派人快马送信给周瑜,他仍想听周瑜的意见。从皖城到丹阳秣陵,距离并不近,但走水路却快很多。</P>
五天之后,周瑜便回了封信,支持孙策与刘表尽弃前嫌,结成联盟,共抗刘鑫。如此一来,孙策便再无疑虑,答应与刘表结盟。他又让张昭与向朗详谈一些细节。</P>
向朗完成自己的使命,便回了襄阳。刘表得知事情谈妥,心里也感到高兴。</P>
……</P>
洛阳,陈登来报,几个月来,他在豫州、章陵及南阳北部,遇水架桥,目前已能保证骑兵通行,且粮道顺畅。</P>
刘鑫下令,他率龙吟、龙耀两军总兵力四万,南下攻打江夏却月城。在出兵之前,他让龙卫军再次扩招,将兵力扩大到三万,用以拱卫洛阳。京中诸事,他托付给贾诩和荀彧共同主持,当然,龙卫军由田畴统帅,贾诩有节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