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又点了点头,董昭的想法倒也是中规中矩。</P>
“公达,你怎么看呢?”</P>
荀攸经过一番思考,早已有了答案:“丞相,董军师所言并非无理,只是我大军已驻军各地,若想重新调兵遣将,集中兵力,恐不容易。今孙策驻兵于宛陵、秣陵和曲阿,分别防守我军皖城、濡须口和广陵三地。”</P>
“若我军调动兵力到荆州,想必孙策必会有动作,除非丞相再从其他地方调兵,然我军攻打荆州和扬州,已是集结五大主力军十余万兵力,若加上辎重兵,已是二十万大军,恐怕已是无兵可调。”</P>
“如今我军占据优势,处于进攻态势,若我军后分兵攻击,敌军亦是分兵把守,所以,我有两策,可供丞相选择。”</P>
“哦,那公达快快说来?”</P>
“其一,仍是同时进攻荆州和扬州,荆州由龙跃、龙吟和龙耀三军攻伐,总兵力已七万以上,破荆州已是绰绰有余。扬州由龙腾、龙傲两军攻伐,总兵力亦有六万上,与孙策兵力相当,亦能获胜。”</P>
“攻荆州的话,可由公仁所说,龙跃军攻樊城,龙吟和龙耀军由丞相率领,集于沙羡,不过,我担心荆州会驻兵对方的州陵,丞相想渡江恐怕不容易。”</P>
“这两路大军,只要有其中一路渡过汉水或长江,我大军便能兵临襄阳,荆州可破。”</P>
刘鑫点了点头:“那其二呢?”</P>
“其二便是以公仁的意见,集中兵力为一点,但方向不是荆州,而是扬州,也就是说,打孙策而非刘表。”</P>
“扬州?为何?”刘鑫都觉得好奇,如若他要采纳董昭的意见,也肯定是先攻荆州,而不是扬州。</P>
“江夏被夺,刘表已是大惧,他必会严加防守,而不会进攻。我军可以集中兵力于扬州,攻打孙策,只要攻破扬州,刘表独木难支,到时丞相甚至无需出兵,仅凭一说客,便能将其劝降。”</P>
“孙策可就不一样了,此人自起兵以来,一直是野心勃勃,攻伐不断,丞相若有疏于防范之处,他必会闹事。丞相重兵攻荆州,孙策多半会反击,伺机夺取江北之地。丞相不得不防。”</P>
“今丞相率龙吟、龙耀三万大军驻皖城,龙腾军此次大战实力未损,再加上濡须口近两万大军,广陵近两万,大军已有九万多,兵力近两倍于孙策,拿下扬州绰绰有余。”</P>
“至于荆州,有龙跃军三万,江夏至少有万余兵力,比刘表略少,但刘表已是惊弓之鸟,只会防守,决计不敢反攻,丞相无需担心。”</P>
刘鑫听了荀攸的话,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才大赞起来:“哈哈哈哈!公达说的有理。”</P>
此次对刘表和孙策大战的情形,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有些相似,使得刘鑫下意识地规避历史曹操的打法,即集结重兵南下攻打荆州,再攻扬州。董昭前后两次这么建议,他都没有采纳。</P>
如今,荀攸提出先攻扬州,反合他的心意。至于刘表,确实如荀攸所说,他压根就不敢反攻。</P>
“若攻扬州,公达又认为该如何攻打呢?”</P>
“这不难,我大军兵力雄厚,孙策在秣陵和宛陵兵力不过各两万余,我军可以以濡须口兵力牵制孙策秣陵兵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