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攻丹阳之战(十四)获得重要信息(1 / 2)

荀攸想了想:“想找到并不容易,但我猜这个粮仓大概位于宛陵和泾县交界之处,在东面,我们可以派斥候仔细查访,东面几十里内的范围,想必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P>

“为何是东面?”</P>

“孙策并不会建太多粮仓,但又需同时供宛陵和泾县两股山越人的粮草,只能选两城交界之处的比较隐秘的地方,来充当粮仓。”</P>

“龙吟军攻宛陵已有近两个月了,此前没有遇到过山越人,最近几天才遇到,这表明驱使山越人攻击我军,是孙策最近的决定,并非此战前就有的计划。”</P>

“龙吟军渡江攻宛陵,此举出乎孙策的意料,使孙策意识到,后面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队来临,所以才想到此招,以应对我军。”</P>

“宛陵及芜湖的粮草,是早就囤积好的,我军攻打宛陵后,孙策不可能会拿宛陵的粮草分给山越人,一则会给宛陵压力,二则会被我军发现。这些粮草肯定是从别处押运过来的。”</P>

“宛陵西部、南部尽入我军之手,不可能为山越人供粮,也没粮可供,唯有东面和北面仍是孙策的地盘,若从北面押送粮草,一则路途遥远,二则更容易被我军发现,因为山越人在我军的西南面,粮道会很靠近我军的营寨。”</P>

“如此一一排除之后,这个粮仓所在的位置应该就在宛陵的东面,宛陵与泾县交界之处。”荀攸这么一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在场之人无不叹服。连同为军师的董昭也对其佩服万分,感叹荀攸成名已久,果然名不虚传。</P>

荀攸拿出一张舆图来,这舆图很是粗略,只是标明了地名和大致的方向:“诸位请看,如果我所料没错,粮草恐怕是从这个地方押运过来的。”</P>

众人连忙低下头看,舆图上有个地名,是乌程,正是在宛陵和泾县的东面。</P>

“孙策之父孙坚曾为乌程侯,孙策得江东后,一直很重视乌程,乃后方重要之地。乌程距离这里不过三百多里路。我军不如派人,到这区域重点搜索几日,看看会不会有收获。”</P>

荀攸用手指在舆图上圈出一个范围来,正是他刚才所讲的范围。张辽和张合几乎异口同声:“好!就按荀军师说的办!”</P>

“嗯,当然,找山越老巢的事情也不能落下,要双管齐下。”</P>

众人确定了对付山越人的办法,商议就这么结束了。</P>

荀攸却提出,他要亲自对付那个俘虏,张辽没有犹豫,便把人交了出来。此人年纪三十多,虽是被俘虏,却保持着文人的仪态。</P>

荀攸打量了他一下,便问:“不知先生尊姓大名?”</P>

“哼!”那人看了荀攸一眼,冷哼一声。</P>

“怎么?先生不愿意说?先生当知,我要打探你的姓名,乃易如反掌,此战孙策败退,我大军抓获的俘虏就有数百人,想必他们亦会指认出你来。我亲自询问你,不过以示尊重罢了。”</P>

那人也明白这点,便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全柔,丹阳都尉!”</P>

郡都尉,这官职可不小,秩两千石。在一郡中,仅次于太守,战时可掌郡中兵权。只是,荀攸却不知此人之名。</P>

“先生乃大汉之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