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年立即道:“回殿下,确有此事。此事报上来时,殿下正在赴南唐途中,臣等便作主处置了,但吉平今年正税征收确实不足,臣等也已责令吉平县早日补足。”</P>
“嗯,此事政事堂既已处置,便不必再提了。”祁翀点点头道,“那这么说此次民乱与征税并无直接关系了?”</P>
“殿下,虽无直接关系,但冰冻三尺岂止一日之寒?若非如此,吉平百姓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蒋嶷主政吉平期间,民心遽坏,讼案数量大增,百姓怨声载道,可见一斑。”詹万顷眼见祁翀对蒋嶷打死人命一事轻描淡写、一语带过,便知今日之事恐不能谐,但利之所在,他也不能轻易妥协,因此还是要争上一争。</P>
而且,他选的这个角度也颇为刁钻。历来统治者都不喜欢老百姓告状,告状者往往被认为不是“顺民”,衡量一位地方官政绩如何,往往也要考核讼案数量,若告状的多,便视为此地教化不足,地方官是有责任的。因此,詹万顷抛出这个问题,心道:柳世子,我看你这次如何化解?</P>
柳忱果然没有言语,詹万顷自以为得计,却不料祁翀自有一套与传统君主都不相同的法治思想,完全不吃他这一套,反而问道:“哦?是吗?有人知道吉平的这些案子都是些什么案子吗?”</P>
柳忱立即道:“殿下,此事臣有所了解。吉平的案子大多是以贫告富,不是富者强占人田,就是强者仗势凌人,也有恶吏敲诈勒索的等等。蒋嶷的处置均无不当之处,受冤屈的百姓都是交口称赞。若说怨声载道,那就只有那些被惩治的富户和被革除的胥吏了!”</P>
“看来,此事是各执一词了!”祁翀点点头,突然对詹万顷道,“不过,吉平之事詹少卿了解地很清楚啊!这些事情的细节,柳忱和恽德彝的奏章里都没提呀,连孤都不知道,詹少卿又是如何得知的呢?”祁翀边说边微笑着望着詹万顷。</P>
詹万顷似乎早料到祁翀会有此一问,坦然道:“臣老家就是魏州的,听老家人说过一些!”</P>
“看来,詹少卿经常跟老家人通信啊!是不是昨天还收到过一封啊?”</P>
詹万顷心里“咯噔”一下,冷汗顿时冒了出来。昨天确实收到了老家的信,可太子殿下怎么会知道?</P>
“怎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见詹万顷不语,祁翀冷笑着催问道。</P>
“臣......昨日确实收到一封家书,家兄写来报平安的而已。”詹万顷硬着头皮道。</P>
“只是报平安吗?”不待詹万顷回答,祁翀又对门口喊道,“元明,进来吧!”</P>
原来元明不知何时来了,就在殿外候着。</P>
“适才寇内侍传来殿下令旨,命臣往詹少卿府上一趟,臣不敢怠慢,已将殿下所要之物取来,请殿下过目!”元明说着双手将一封信奉上。</P>
祁翀将信展开,草草看过一遍,便递给了奉忠:“读给大伙儿听听!”</P>
詹万顷脸色顿时煞白。适才看到元明手上拿的是一封信时,他就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等内侍将信读完,他已经大脑空白一片,不知所措了。</P>
“诸公可能会奇怪,詹万顷的哥哥詹万里为何会让他务必为陶士旋说情,甚至不惜颠倒是非诋毁蒋嶷。从表面上看,詹少卿虽然也是魏州人,但却是魏州青县的,跟吉平没什么关系。可实际上,詹家在吉平也是有土地的,詹家兄弟的母亲就是吉平人,当初陪嫁的百顷良田就在吉平!这百顷良田之中也有不少是纳献而来的吧?吉平县严查纳献、追缴欠税一事,怕是会让你们家吃不少亏吧?而且,詹家兄弟的母亲跟陶士旋的母亲乃是堂姐妹,换句话说,詹家、陶家是亲戚!詹万里有个女儿,最近正好在跟陶士旋的儿子议亲吧?詹少卿,孤没说错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