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选择在紧邻其西侧的江岸旁,修建船坞、船台等修造设施。辟作专为维修和建造战舰的基地,称为江阴水师营造船厂。</P>
为了培养海防人才,还在紧靠军港处,创建了江阴水师学校。</P>
在终于选定地址后,陈济怀便风风火火的忙碌了起来。他开始着手征地,订购设备,招募,聘任,等等。</P>
在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后,江阴水师营基地,于同治五年初,择吉日破土动工。</P>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江阴基地开始建设的前后,正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也在福州马尾创办了船政局。</P>
船政局以及随后开设的船政学堂,是左宗棠奏请清廷,获批后创建的。属于官办机构。</P>
其所用经费皆为朝廷度支,官员任用和学员选募也都经官府安排。</P>
如此一来,其耗费出自清廷,发展的灵活度自然也由此受限。</P>
而江阴水师基地,则完全属于商办。虽然经费要全靠自筹,却可自由选择发展方向。</P>
两厢优劣难以定论,但在船政大张旗鼓的光环之下,水师营也得以悄无声息的顺利筹建,倒是个不错的结果。</P>
江阴的各项设施,建设进展得很快。这其中,陈济怀募来的西洋设计师和工匠们,功劳不小。</P>
此外,格致学堂等上海的新式学校,更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P>
然而,即便是再快的进度,距离水师营基地投入使用,也要很长时日。至于建造新船,就要等更长的时间了。</P>
方、怀兄弟对此却有些迫不及待。</P>
于是,他们决定由更有经验的浦江造船厂,先为水师营建造战船。帮助水师营尽早的获得装备,以为官兵熟悉操练之用。</P>
除此之外,兄弟俩还打算直接购入西洋船舰,可以更快的速度拥有战船。</P>
这个讯息一漏出去,英国在上海的外交官们就率先行动了起来。他们做起了“销售员”,主动找到陈济怀门上。</P>
这一时间,让陈济怀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当中。</P>
然而稍作鉴别之后,他就发现,其实这些“幸福”都是虚无。</P>
因为洋人来推销的,虽然可供选择的数量、种类都很多,但都属老旧舰船。</P>
这些船,基本都是已经服役了十几二十年以上的物件,甚至还有纯风帆战舰这样的老古董!</P>
看来自大的英国人,还是以为陈家兄弟不懂海防,便当成傻羊、肥羊来宰,借此来处理本国待退役的舰船。</P>
并且,伴随着这些旧船一并倾销的,还有他们一系列附加条件,和企图控制的野心。</P>
这副做派,真同此前阿礼国别无二致。</P>
陈济怀对此当然要全盘拒绝。</P>
此后想来想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决定暂时放弃了外购舰船的打算。</P>
如此一来,水师营的第一艘新战船,就只能由浦江造船厂来建造了。</P>
而在这之前,为了水师营能有船作训练使用,陈济怀与三哥商议,先暂时借用了东和航业的商用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