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2年,万历四十年,晴天。
两人的相逢带着淡淡的尴尬的意味,时间便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朱明忍着满心的疑问,用尽平生最为巅峰的手艺做出了三菜一汤,然而便悉数被雪如玉塞进自己的肚子里面。而饥肠辘辘的朱明便只能是就着最后的一点点汤水,拿了两个馒头吞进肚子里面才稍稍的解了一下自己的困境。
坐在院子里,两人相对许久却也没有说出话来,不多的时候只见着雪如玉泪水又止不住的滴了下来。
朱明正准备上前安慰的时候,便听着对方已经开始解释起来。
孔夫子作为儒家始祖,万世师表,早已经在所有人的心中成为圣人的代表。其后数百年的时间里,便再也没有真正的圣人出世,而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明帝国是有着一位圣人的。
那边是正德嘉靖年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这是一位其思想影响了整个明朝后期以及更远区域的人物。而王学的追求便是对于人心对于万事万物的真理的寻求。
王守仁的一声是坎坷,尽管其心学思想被完好的传承到他们弟子们手中。但是,他们的弟子也如同老师一样,尽管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占据了整个帝国朝堂,可是更多的时间里王学的继承者们是屈辱的生活在远离帝国政治核心的地方的。
于是,这样些人便如同千百年来的人们一样,开始便在远离朝堂的地方宣讲自己的思想、传播自己的学说。
而随着发展,这些身处在不同地方的王学传人们便开始分化出不同的核心思想来,于是便形成了以心学为中心的学派争论。但是,事情往往不光光是表面上的这样的,王守仁的心学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先进的,收到这种思想传播的人便更多起来。
很多的时候,即使是远离朝堂的学派争论,却也自然而然的影响到朝廷的决策。
这个时候,可能是后辈总是有着像前辈们学习的态度吧。≈lt;≈gt;东林党在帝国错从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也应运而生,东林党的思想无疑是固执一方的,也因而必然是会和心学的核心思想产生众多的矛盾。
有了矛盾,便会引发出争斗来,最后的结果便是所有人都无法估量的。
太仓雪家便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中众多的牺牲者之一,同属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雪家很好的继承了先师的心学思想和学术知识。
雪家在整个心学体系里面是重要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家族自然会受到思想争斗者的打击。
现在,雪家已经不存在了,雪如玉的父亲更是惨死在外出讲学的路上。处在太仓的家也自然不能免受打击,慌乱中,雪如玉只能是匆忙的带着自己的弟弟逃走,然而半路上却又和自己的弟弟走失。
最后,便是遇到年前的水灾,便跟着流民从徐州一路北上,也就在近日到了京城里来。
这样的故事似乎是常见于说书里面的,但是朱明的脸色却变得格外的难看。
在普通人看来便真的只是表面上的学术争论。但是只有朱明自己知道,不就之后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叶向高便会成为帝国内阁之中唯一的存在。
而帝国的争斗一直以来都不仅限于朝堂之上的,远在江湖之上的一场场的血雨腥风同样推动着这个庞大的却又渐渐腐朽的帝国马车往前移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