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自立三十(2 / 2)

“据说是因为沙国掌握了张太师参与江家城墙案的把柄,被威胁的......”</P>

“这也太扯了吧,江家城墙案已经判了,张太师家又不是主谋,就算判得再重,还能比叛国罪更严重?张太师那种老狐狸,怎么可能做这种傻事。”</P>

“皇帝就是看事情败露了,找人给他背黑锅!刚好这谈判又是张太师去的,这不就抓着他了吗!我呸,敢做不敢当的窝囊废,别想骗咱们!”</P>

听到下属汇报的情况,谢卫细细一思索,脸上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P>

他明白,平民百姓怎么可能对皇权中枢的事情了解得如此清楚,就连京城中一些中下层官员都未必知道这些细节。</P>

这恐怕就是县主所说的“嘴”在四处宣扬吧。</P>

想想早就在惠阳关等待他的宣传营指挥使陈海,这是被郡王亲自点名与他南下的人。</P>

一个营指挥使,能让县主这种日理万机的人连姓名带职务记得如此清楚,还让他配合,显然是担负重任的心腹爱将。</P>

能在短短几日内就让此事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广为人知,这陈海确实是个能人。</P>

对于接下来的南下之行,谢卫心中突然觉得轻松了许多。</P>

县主给他安排的人手布置得井井有条,看来他真的只需要重点关注军纪就可以了。</P>

第二天,队伍开始向南行进。</P>

一路上,谢卫更加深刻地见识到了宣传营的本事,对县主的用人之道也深感敬佩。</P>

按照宣传营的要求,他们在南下途中每到一个较大的城镇,基本上都要进城歇息。</P>

进城后,队伍并没有立即安营扎寨,而是先派人到城中借宿,按照市价支付食宿费用。如果住宿不足以容纳所有人,再在露天处扎营,并生火做饭。</P>

十万人的大军,行动井然有序,完全没有骚扰当地百姓的情况。</P>

这让那些百姓在最初的惊恐之后,只剩下好奇。</P>

毕竟这支队伍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百姓,看起来并无威胁。</P>

而这些普通百姓,人人都背着包袱,似乎在赶路。</P>

然而,如果要说是普通百姓,为何那些威风的军爷们会给他们分发食物呢?那些面饼、肉干等食物,吃得比普通人家还要好。</P>

这样的场景,让沿途的百姓们对这支队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吃完晚饭后到第二天启程之前,百姓们都是自由活动,当地人便不免会去询问他们的来历。</P>

“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呢?怎么跟这么多军爷一起?”</P>

那些回乡的百姓们闲来无事,一路行来衣食无忧,自然有很多人有了与当地百姓聊天吹牛的兴致。</P>

“我们原本是南边冀州城的百姓,被沙国抓去做俘虏,幸好被青阳县主所救。如今县主给我们准备了盘缠和粮食,让军爷们护送我们回乡呢!”</P>

当地百姓打量着他们身上的包袱,恍然大悟:</P>

“难怪你们被抓做军奴了还有自己的包袱行李,原来是青阳县主给你们准备的。看来青阳县主不仅能征善战,还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县主呢!”</P>

“那当然了。青阳县主是我见过的最爱护百姓的君主了,只可惜我们没福分,不是青阳县主治下的百姓,不然如今不知道过得多好......”</P>

这些人不仅将他们自己的来历说得一清二楚,还顺带给当地百姓讲了他们在惠阳关、天平山亲眼见证的分田地,直把当地百姓馋得心痒痒。</P>

有的临走时还会补上一句:“还是你们好啊,离惠阳关那么近,想归顺青阳县主也容易,我们离得这么远,又不忍抛弃家乡,此生想分到田地怕是都难了。”</P>

这些人里,到底有多少属于宣传营,有多少是真正的归乡百姓,谢卫都有些分不清楚。但宣传效果无疑是一流的。</P>

在他们过境之后,沿途每一个城镇的百姓都知道了夏皇卖国,让沙国军队对冀州一带的府城百姓烧杀抢掠,还不许驻军反击,导致好几个府城的百姓都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P>

而青阳县主却是非常爱护百姓,但凡归入青阳县主治下,不分男女每人都能分到五亩田地,还只用纳两成赋税。</P>

这样的宣传,让沿途百姓对夏皇的愤怒和对青阳县主的敬仰达到了顶点。</P>

他们在谈论此事时,纷纷感慨青阳县主的英明仁爱,对她领导下的繁荣景象充满了向往,同时也对夏皇的暴政表示了强烈的反感。</P>

也不知中途青阳县主还做了些什么,反正等他们走到庄阳府的时候,便收到了消息,说惠阳关南边的一个府城,前几天宣布归顺青阳县主,目前已经有了驻军前往,要准备分田地了。</P>

消息如同一阵风,迅速在归乡的百姓之间蔓延。</P>

第二天,众多百姓纷纷跪在将军的帐篷前,联名请求:“将军,我们也都愿意归顺青阳县主,请将军留下,助我们抵抗朝廷大军!”</P>

如此庞大的声势,自然吸引了营地其他百姓的关注。</P>

他们曾在惠阳关目睹了两地百姓兴奋地分配田地、农具和种子,心中羡慕不已,许多人都暗自萌生了归顺青阳县主的念头。</P>

离开惠阳关前,每个人还拿到了二十多斤粮食和一百文钱作为回乡的路费,这是青阳县主特意下令发放的,让他们在离开军队后使用。</P>

青阳县主的方方面面都为他们着想,如同远行的父母关爱子女,许多人离去时忍不住泪眼婆娑。</P>

但那时候还无人敢站出来公开号召大家投靠青阳县主。</P>

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尚未亲眼见到亲人的生死和家舍的损毁,心中仍抱有一线希望,想回家找到亲人。</P>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没人愿意充当这个“出头鸟”,承担大逆不道之名。</P>

就在他们即将各自回乡之际,突然听说他们曾路过的一个府城,已经由百姓请命归顺青阳县主,且被青阳县主的军队接管。</P>

这让他们再也坐不住了,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P>

若再不行动,他们将失去分田地、被县主统治的机会,只能继续忍受官吏、地主的压迫,承受高额赋税。</P>

看到已有众多人向护送他们的将军请命,这些人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队伍。</P>

不久,帐篷外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呼声越来越响亮,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其中。</P>

归顺青阳县主已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P>

为了表达归顺青阳县主的诚意,一些懂得书文的人纷纷写下了万民书,让所有百姓逐一报名字,登记在册,并按上自己的指印。这份厚重的万民书,让谢卫深感百姓们的真诚。</P>

面对如此情景,谢卫只得“勉为其难”地代表县主接受,并在现场宣布:</P>

“既然民意如此,我便代郡王收下这一府城。”听到这个消息,请求归顺的百姓们欢呼雀跃。</P>

谢卫安抚百姓:“乡亲们,你们的诚意我已收到。但目前你们家乡仍不属于青阳县主的管辖范围,为确保大家的安全,请在此地暂住一段时间。待我前去拿下去当地驻军和地方官后,再安排大家回乡。”</P>

虽然面上淡定,但谢卫心中对青阳县主的料事如神再次表示敬佩。</P>

因为早在出发时,青阳县主就预料到了现在的局面,并告诉了他后续该如何处理。</P>

留下了一千士兵管理百姓,刘瑾带着剩余的军队,如同闪电般迅速占领了周边兴阳府和庄阳府两个府城。</P>

实际上,在万民书上签字的民众仅来自庄阳府的其中两个县,但既然这两个县属于庄阳府,谢卫便可以认为代表了庄阳府的民意。</P>

在攻下庄阳府之后,谢卫又立马率领军队顺便攻下了兴阳府。</P>

随后,他们屯兵于紧邻冀州府的宣德县,与已经调防至冀州府的朝廷驻军形成了对峙局面。</P>

一路上,谢卫并不是没有遇到朝廷的关隘,但因为朝廷驻军主要集中在边疆京城和战事激烈的冀州府,地方上的士兵力量有限,一个府城的兵力不过一两千人,与他所率领的上万正规军相比,无异于蚂蚁与巨兽之争,自然无法阻挡他的进攻。</P>

一路上,那些没有骨气的地方官员要么丢下城池逃之夭夭,要么毫无悬念地大开城门投降。</P>

只有一个颇有骨气的县令坚决抵抗,但可惜他手下的士兵却不堪一击,在城墙被轰天雷炸塌后,便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违背县令的命令投降。</P>

毕竟在用轰天雷炸毁城墙之前,谢卫已经提前放出话去,告知他们这是青阳县主的麾下,只要不抵抗,他就不会伤害他们。</P>

因此,在这一路上,谢卫的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畅快淋漓。</P>

从惠阳关向南,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力量。</P>

谢卫越往南行,占领的领地便越多。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岂能错过?</P>

只可惜,朝廷驻军已率先占据了冀州府,谢卫只能暂时驻足于兴阳府宣德县。</P>

他这边还在为占据的地盘较少而感到可惜,却不知道,冀州府的夏国将领已为此感到惊慌失措。</P>

“大将军,大事不妙了,青阳县主的军队已占领了宣德县!”</P>

冀州守将程刚惊愕不已:</P>

“青阳县主的军队?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宣德县!之前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P>

惠阳关与宣德县相隔好几百里,中间还隔着数个府城,消息不可能不传过来。</P>

但他哪里知道,中途的几个府城基本上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哪里会有人特意来报信。</P>

他们能得到消息,还是多亏了那位抵抗谢卫的县令。</P>

他忠于朝廷,在被谢卫逮捕前,派人趁乱出城,辗转了好几天,才将消息送到了冀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