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P>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P>
途径荆州,苏轼写下生平第一首词《浣溪沙》:</P>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P>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P>
全篇通过描写深秋之景,即景抒情,表达游子思乡之意。</P>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谦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人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P>
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肤为子孙得两宰相。”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苏家两兄弟一心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宰相之位,他们的亲苏洵也为此欣喜不已。</P>
随后,苏轼兄弟同举制策入等之后,苏轼被任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书判官,而苏辙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P>
苏轼十一月动身赴任,是他们兄弟俩第一次远别。苏辙送兄赴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离京城开封一百四十里的郑州西门外,才依依不舍地与兄长分手道别。</P>
后来,苏轼把当时所作的一首《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收集在自编《东坡集》四十卷的卷首:</P>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P>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P>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P>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P>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P>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P>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P>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P>
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云:</P>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P>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P>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P>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P>
二苏兄弟情深,如今各自奋斗去了,前途未卜,彼此鼓励,就多些前行的动力。当然,还要看得开,“一切随缘,不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