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桢继位后上朝第一日就连续发布几条皇令。</P>
——全国引进童子初考机制。</P>
——各城池建设夜游班和开云驿站。</P>
——将目前已修订的《诡怪千解》《阴阳论》《灵材简辨》加入府学必修课之中。</P>
——满朝文武百官也要跟着进修学起来,日后无论文官还是武官想要晋升,这些都会是必要条件。</P>
……</P>
满朝文武除了个别被易桢一路提携上来的年轻人外,剩下的老人们被都这几条皇令炸得头脑发胀。</P>
一时间,新皇的头次早朝就吵成了菜市场。</P>
老臣们要么喊皇上三思,要不就是一头雾水,表示这改革未免太快,明明现在易国上下平稳,是最好不过的状态,完全没必要做这些改变,打破这样安稳格局未必是好事。</P>
易桢任由他们吵闹。</P>
老臣们就发现他们嘴巴喊干,上方新皇连表情都不变一下。</P>
逐渐,他们说不下去了。</P>
易桢便是等到声音渐小,直至消失后才开口说:“如果觉得自己不行,便把职位交给能行的人。”</P>
之前反对得最厉害的老臣子们脸都青了,那些中立派则闭嘴缩小存在感。</P>
当日下朝就有几名老臣结伴求见到易初面前。</P>
不过而立之年就坐上太上皇位置的易初对前来告状的老臣们平静道:“我已经退位不管朝中事。”</P>
老臣道:“难道您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新皇胡闹吗?”</P>
易初泡着手里的茶。</P>
另一老臣言语婉转些,“新皇年轻有开创之心,但是现国势正好,擅做改变非好事。”</P>
最后一名老臣道:“请太上皇出面主持大局。”</P>
易初道:“你们先回吧。”</P>
三名老臣当他是答应了,心满意足的离去。</P>
易初喊来心腹近卫,“去告诉桢儿,用这三人杀鸡儆猴便可,剩下的老臣不必急着处理,若是有主动告老让位的也记得挽留几回,之后给他们挂个闲职留在皇城中。”</P>
心腹近卫领命而去。</P>
御书房。</P>
易桢收到近卫的传话,以及他递过来的三人名字纸条,“我明了。”</P>
近卫离去。</P>
易桢从暗格中取出一叠密封的文书,根据三名老臣的名字找到对应他们的资料。</P>
这些都是易初将皇位传给易桢时,就一起交给他的东西。</P>
每一份文书都对应着朝中老臣们的资料,以及他们的软肋把柄。</P>
今天去找易初的三位老臣正好都有犯罪案底,这些案底是他们自认为已经抹去痕迹的过去,实则都被上任皇帝易初掌握,现在传给易桢,作为他改朝换代,尊定皇位的垫脚石。</P>
隔天早朝。</P>
三位老臣被当场宣读罪证拖下朝堂。</P>
接下来的早朝再无昨日的争吵不休。</P>
当日下午,三位老臣家府被抄,家中老弱妇孺并未获刑。</P>
围观百姓们询问原因,得知老臣贪污巨款、包庇罪犯、通敌,都是大罪。</P>
按照往常的律法,这等罪名是要祸及全家的。</P>
新皇仁善,对罪臣家属从轻发落,让他们将功补过,送往新办的建设营服役。</P>
第三日便有老臣在早朝中称年事已高,想退位让贤。</P>
易桢出言挽留,称老臣劳苦功高,经验丰富非新人能比,请老臣继续辅助自己,以免自己年轻做错决定。</P>
老臣表示新皇乃天定明君必成大事,这天下就该由年轻人继续下去,自己的老骨头真的扛不住了。</P>
易桢继续挽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