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丈夫外,她身边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两位青年,巴巴鲁和蒲佐。
巴巴鲁相貌英俊,做事果决,但容易为情冲动。
而蒲佐呢,长相欠佳,但对罗兰夫人那是情比金坚,这种情又是没有任何欲望的,巴巴鲁和夫人不但亲吻过且暗中有了鱼水之欢,蒲佐则不同,他只会坐在那里,用炽热的目光盯着夫人一刻不松,如夫人和别人有言论冲突,他至死都会帮夫人这边,但却连夫人的手都不曾碰过。
现在巴黎最红火的沙龙,就是罗兰夫人的。
斯塔尔夫人已成明日黄花,她情人纳博讷伯爵又被排挤出内阁,落寞之余便去创作了。
杜穆里埃在吉伦特党的支持下,成内阁首位后,法兰西对奥地利的态度也空前强硬起来。
很快,杜穆里埃就鼓动国民立法会议,给在米兰城的利奥波德皇帝送去封国书,里面的措辞差不多就是“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还问利奥波德道:“在特里尔选帝侯答应不再于科布伦茨收容流亡贵族后,您是否能表态,即放弃所有旨在反对民族主权、独立和安全的所有条约和公约,包括对法国,也包括对比利时,也包括对波兰的”
数日后,利奥波德得到这封国书,便召集了随从的臣僚来观阅,众人无不大笑,负责情报的官员告诉皇帝:“法国京城巴黎全是片乱哄哄景象。听说这位杜穆里埃所依仗的就是整个北面的军队,不过十五万人,十一万步兵,三万骑兵,还有一万名炮兵,划为三个军团战区,从敦刻尔克到菲利普斯堡的战区指挥官是罗尚博(利奥波德说这倒是个对手),从菲利普斯堡到威森堡的战区指挥官是吕内克,他是拉法耶特侯爵的心腹。而还有支名曰莱茵河军团的,归克勒曼统辖,”
“拉法耶特不统军吗?”皇帝问。
回答是,拉法耶特因在之前的政争里再度落败,故而没得到指挥权。
还没等皇帝说什么,伴同来的皇子弗兰茨,一个鼻子很长面容瘦削但又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便激动地喊到“赢定了,杜穆里埃他们那派是法国议会内的左党,听说他当外交大臣时就肃清外交部里的旧官员,现在当陆军大臣便肃清军队里的军官,九千佩剑贵族去除了六千,军纪和战术简直扫地无遗,父皇我们只需一个突袭就能打进巴黎,不过场武装游行,哈布斯堡的荣耀会在吞并法国后达到顶峰,这也了结了我们国家君王多少世代来的宿仇。”
“哈布斯堡的霸业根基在欧洲中部,不需要吞并法国。”利奥波德皇帝很冷静地否决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