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引蛇出洞(2 / 2)

“吕爱卿,郭戎在长缨军内的时候也经常这样瞎嘀咕么。”

冷不丁的听到李纯问出的问题,正在认真准备回答的吕常直接就是一愣,估计就是做梦也想不到皇帝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不过这也好回答。

毕竟,郭戎郭大将军喜欢自言自语不是什么秘密,虽然郭戎很多时候不会出声音,但是长缨军中能人辈出,更重要的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并不是特例,能读懂唇语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以至于为了不让自己的想法影响了军议的进程,很多时候在举行军议的时候郭戎会把主持交给罗中文,或者几个团长,自己带着折牧雨出去溜达。

看到吕常尴尬的点了点头,李纯满意的笑了笑,看来万恶之源已经找到了,随即呼唤身边的宦官。

“传右仆射李吉甫,长门下侍郎武元衡,兵部尚书李绛,御史中丞裴度,吏部左侍郎柳宗元,卫尉、大理寺卿程异、缨军长史韩愈……”

李纯的声音落下,宦官正准备离去,却突然被身边的吕常叫住。

“请公公稍等,敢问陛下召集诸公是要商议抵御吐蕃兵马的,还是处理长安城内的局面?”

这句话一出,李纯先是一愣,然后认真的看了看眼前这个看起来不显山,不漏水,不张扬,身材中等,长相也没什么特点,存在感极弱的吕常。

脑海中的尘封记忆瞬间被唤醒。

“臣是当不了细作或者间谍的。”

“为什么,郭戎?”

“臣这身材太过显眼,以臣的身材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太容易引人注意,做奸细还这么扎眼,这等于是取死之道。”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奸细呢?”

“心思要缜密,观察要细致,行事要谨慎,身体外形没有特点,最好是一眼望过去根本就记不住长什么样子……”

当初郭昕通过安达显建立的商路将吐蕃人悄悄向西调兵消息传递回来的时候,郭戎顺便将自己以阎卿,也就是小十四为核心建立的以河西,西域,河中、青塘为目标的情报体系告诉了李诵。

对此,太上皇同志并没有太过惊讶,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随后直接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吐蕃、对河北、对辽东防御策略。

李诵没有好奇不代表其他人就不好奇,就比如已经开始缓慢接受军权的李纯,对于郭戎给出的解释李纯当时其实不太懂,只不过担心触及自家老爹的底线,所以没有进行过多的询问。

而此时,认真的思索吕常来到之后的所有举动,再认真的端详吕常的样貌和体型,李纯终于明白了郭戎当时所说的没有特点是什么意思。

李纯片刻回忆的时间,吕常已经主动开口解释。

“陛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的职责是为陛下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根据掌握的信息提供必要的建议,陛下的目的何在对于具体行事有着较大的差距,还请陛下据实相告。”

“父皇的时候也是这样么?”

“不!”

“嗯?”

“太上皇自言不善军事,不擅长政事,不擅谋事,所以无论军事、政事、谋事,历来只考量背景,权衡利弊,然后给出目标,至于具体执行情况自有有司执行。”

“既然父皇……那你现在为什么要……”

“陛下,****言,陛下和太上皇不同,从储君开始,太上皇就从未有机会执掌具体事务,故而无法切身体会执行之艰辛,这才有了登基之后仓促改革,以及改革失败后被迫退位。”

“而陛下不同,陛下亲自监国四载,既处理过具体事务,又站在高位思量,远不是太上皇可以比拟,故而不可以太上皇之旧历事之。”

有很多的东西李纯并不是不懂,只不过当这些话从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口中讲出的时候,总会带来太多不一样的感触。

闭上眼睛,将喉咙中的那一丝苦涩咽下,十几息之后,李纯点了点头。

“吐蕃入寇的具体细节还没有拿到,暂时不宜轻动,所以朕首先需要的是稳定长安的局势。”

吕常点点头。

“臣以为,经过之前数次清洗,长安城内的各方势力已经不值一提,否则也不会选择抱团取暖,以长安城内外现有六卫一军,以及禁军六个新兵营绝对可以镇压下所有变数,陛下贸然召集重臣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吕卿家……”

“臣以为,可效仿旧历,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好!”

是日,因为吐蕃人入寇的消息,长安城虽然有些紧张,但是总体看起来还算平稳,留守的依旧只有左右金吾卫万余人而已。

只不过,入夜之后……

在长安城之外,驻扎在禁苑的禁军新兵营的所有新兵全副武装,悄悄的进驻到了宫城之内,留守长安城的左右威卫悄然入城。

八月二十九,正在各路人马正在城内疯狂串联的时候,从陈仓而来的信使抵达了长安,为长安来的更为精确的信息。

大散关失守,6000禁军,全军覆没,澧王李恽战死,同时传递到长安的,还有太上皇在陈仓发布的敕令以及太上皇下定的誓言。

只不过,这一份从陈仓而来的情报被李纯隐藏了起来,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