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沙城一战,利用叛军本身的混乱,六千唐军在夜间进行了大面积的穿插和渗透,借助夜间并不太大的风,实现了火烧连营。
在短短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之内,连绵十几里的叛军营地几乎全部被点燃,占地面积空前庞大的营地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
面对这样的局面,负责统合几十万人马的前平卢镇将第五轮同样是一脸懵逼,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第五轮这原本唐军将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判断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面对未知的敌人、混乱的战况以及火烧连营的局面,第五轮首先严令各部人马就地死守营地,严禁随意走动,
同时,第五轮将手中仅有的一万多精锐派出,在监督命令执行的同时,负责灭火并肃清渗透进来的唐军。
这一系列措施,虽然无法挽回现有的损失,但是却使得前期已经完成渗透的小队难以再浑水摸鱼。
对此郭戎和李愬见好就收,在天亮之前,撤回了海边,引诱对方出击无果之后,刷领船队返程。
随着天色变亮,再加上唐军的撤离,叛军方面渐渐从混乱中解脱了出来,而看着陆续统计出的损失,第五轮是脸色铁青。
数千人死于渗透之后的偷袭,超过三万人死于大火和大火导致的混乱和踩踏之中,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相比较这些人员上的损失,物资上的损失更让第五轮难以接受,李师道费尽心思为叛军筹集的粮草被焚毁五成以上。
第五轮很清楚,导致这一系列突变就是对方刚刚抵达的船队,但是第五轮对于这些游荡在海面上的巨舰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人员的损失第五轮不在乎,但是粮草的损失却让自己伤筋动骨,再三思索,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防止对方偷袭之后,第五轮果断的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紧接着剩余二十多万人的大军在五天的时间里后撤百里,从沙卑城一直扯到了积利州才彻底停下了脚步。
对于郭戎和李愬而言,第五轮撤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毕竟打不过,又防不住,撤退只能成为最后的选择。
只不过,这撤退的速度确实超出了郭戎的预期,原本郭戎和李愬还试图进行偷袭,但是看到第五轮亲率精锐压阵之后,两人果断放弃了偷袭的想法。
两天之内,几轮交战,第五轮非但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但是郭戎对于这位前平卢的镇将却不敢有丝毫的轻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五轮的命令并没有什么失当,第五轮手中的这支兵马实在太烂了。
也就是碰上一个作风稳健的第五轮,但凡换成一个贪功冒进或者不善于处理混乱局面的将领,这一切恐怕就是直接崩盘的局面。
说实话,曾经,郭戎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叫做第五轮的人,可见贞观、开元到底为大唐积攒了何等的底蕴。
第五轮所统辖的叛军大踏步后退,郭戎和李愬所指挥的兵马也没有进行任何追击。
虽然没有沟通,更没有协商,但是双方很默契的将卑沙城到积利州之间近百里的地域预留了出来,成为了事实上的缓冲区。
双方战斗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无论第五轮还是郭戎和李愬都清楚,这只是在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手之下的一种妥协。
双方都需要利用这样的一段时间重新积蓄力量。
面对连续的失利,第五轮是痛定思痛。
明明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战场上狼狈不堪,繁杂的构成,混乱的体系,低下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使得第五轮再也无法忍受。
吃了大亏的第五轮,已经下定决心从混杂的几十万兵马当中精选出几万人,按照大唐战兵的标准进行训练。
与此同时,郭戎率部从海上发动的袭击也让第五轮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巨大威胁。
第五轮不擅长海战,但是他不是傻子,陆地上的战兵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是真的有心无力。
第五轮得出了结论,能遏制水师的同样也只能是水师。
曾经,自家老板手下也有一支整个大唐范围内最强大的水师,然而昔日强大胶东水师已经烟消云散。
虽然李师道借助从即墨偷到的海船技巧,依托岛国已经重新开始打造水师,但是谁都知道船不是一天能造成的,水师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具备和朝廷这支水师对抗的实力。
所以,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第五轮只能依靠自己。
苦思冥想没有任何办法能威胁对方之后,第五轮选择了一个最笨,但是也最有效果的办法。
随着大军返回,遴选出了整训的兵马之后,第五轮下令在沿海的地域仿照长城边墙,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相应的烽燧堡。
另一个方面,随着对方撤兵,战事告一段落,郭戎没有继续在卑沙城停留,而是率领部分船队返回胶东。
毕竟,郭戎这一次来到辽东利用的是汴州决战之后各路兵马补充和修整的时间。
当然,在离开之前郭戎和李愬已经有了妥善的应对。
虽然在正面战场和侧翼偷袭的战斗中大获全胜,但是,李愬和郭戎很清楚这胜利的侥幸之处。
对方军队的成分之复杂,结构之混乱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第五轮本人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以第五轮毫不犹豫下令主动后撤的表现,两人不相信第五轮没有后招。
有可能是整顿军纪,有可能是统一部署,有可能整编军队,甚至可能另外组建新军……
无论使用了哪一种方式,都可以极大的提到对方的战斗力,以第五轮麾下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数量,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战斗将更加的残酷。
等到那时候,如果还想凭借两三万战兵就能和第五轮对抗就纯属白日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