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三弟他怎么出城了?”
张宝急匆匆地赶到广宗东门。
他本来在城中收缴官兵射进来的劝降书,一直到听见喊杀声,一问才知道他三弟已经率两万人马,出东门和官兵交战了。
现在和官兵交战,意义何在?难道是想小胜一场,振奋城中黄巾义军的军心?
可是他们十五万人,尚且不是官兵五万人的对手;现在他三弟两万人,又怎么能战胜城外的一万官兵呢?
张宝想不明白,于是找上了在东城楼观战的张角。
只是张宝一见到张角,就将喉咙眼里的疑惑咽了下去,因为他见到他大哥现在精神抖擞,满面红光,全然没有之前因为彻夜难眠而导致的面容枯槁。
这是……回光返照?
张宝心中不可置信,却又不得不信:
他早年和他大哥四处行医,也见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形。而一旦有人出现了回光返照,就意味着那人命不久矣。
难道大兄他!张宝心中哽咽,险些流下泪来。
而张角却仿佛对自己的情况毫不知情,他自顾自地解释道:
“我下令让二弟缠住官兵,再派腿脚麻利的弟兄们冲出包围圈,让他们去找其他州的黄巾弟兄们求援。”
“这……大兄!”
张宝尽力掩住心中的伤痛,挤出声提醒道,
“《庄子·杂篇》中说道西江之水来不及救涸辙之鱼,这说明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这水能不能来还是两说。”
“我们且看下面战况。”
张角听到张宝的提醒,心中不快,不再理会他了。张宝忍住心中伤痛,也将注意力放在城下的战事上。
此时城下的张梁已经抗住了一波箭雨,距离官兵营寨不过五十步之遥。
只是他一望前方的营寨,就免不了破口大骂:
“这姓韩的真不当人,竟然把营寨修得像一个小城池!”
原来正常官兵扎营,一般都是在外围修一圈半人高到一人高的栅栏。
要是将领显摆点,那就在营寨出入口修一个气派点的辕门。
可是这个姓韩的书生,却把栅栏修得有辕门高,而且这栅栏看起来还有一米多宽,上面竟然还能站人!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栅栏了,干脆叫它寨墙好了!
此时张梁又抗住了一波箭雨,他神气地向他手下的黄巾军喊道:“散开,都散开点,然后向前冲锋!”
张梁说完,又带领手下向前冲了十来步,这时又是一波箭雨袭来。
张梁刚想让手下黄巾趁着射箭的间隔冲快点,只是话还没说出口,就又来了一波箭雨,紧接着又是一波,仿佛箭雨就像是真雨点,连绵不绝。
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张梁弄明白,他只听到“咻”的一声,他旁边的一个亲信就被射中了胸膛,随后箭势不止,又穿膛而过,射中后面的黄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梁心中恐惧,颤着声音叫道:“快退,快退。”
而他手底下的黄巾军早已被这无情的箭雨吓破了胆,一听到有人喊“退”,连忙转身向后跑,有的甚至连手中的兵器都扔掉了,就为了能跑得快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等张梁他们退到了安全距离,他才有机会观望营寨上的情况。
张梁只见正对着他的辕门上站着两个文士,正对着他这个方向指指点点。
而辕门上和寨墙上的弓箭手都前后交错站成了两排,前排弓箭手拉弓欲射,后排弓箭手拿箭上弦,如此交错射击,才制造出连绵不绝的箭雨。
“该死!这让本将军怎么攻进营寨!”
张梁心底生出一股怒气,但他又不敢继续下令攻击营寨,因为刚刚的那几波箭雨,少说造成了上千黄巾的伤亡,而他们甚至没有碰到对方的营寨。
要是我手底下的弟兄穿着挂甲,或者有盾牌,或者有黄巾力士在前面冲锋,那也许能攻下营寨!
张梁在心中打着退堂鼓,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他不是来攻营寨的,他是来掩护那百人突围队冲出官兵包围圈的。
诶嘿!一想到这点,张梁的心情就好了许多,他叫来他的一个亲信,让他去看看那百人突围队走了没有。
没一会儿,他的那个亲信又回来了,对张梁说道:“禀告人公将军,他们说有一支骑兵在附近守着,所以他们没敢走!”
“真是一群胆小鬼!将军我都亲自上阵,替他们看住营寨中的官兵了,他们竟然还害怕营寨外的骑兵!”
张梁骂骂咧咧地向四周打量,果然有一股骑兵在他黄巾军旁游曳。
而当张梁看到了那股骑兵,那股骑兵的主将也注意到了他张梁,他张梁只见那个主将拿出一张弓,拉弦对准他张梁,然后突然松开拉弦的手。
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