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的脸红说明了一切;上点强度(1 / 2)

粮仓不大,分了好几个,且每两个粮仓中间都隔了一片人工池塘,池塘不大,主要就是为了防火用,毕竟此处山头地势高,夏季太阳直晒,温度过高,住在这的农夫们每日做饭都要生火,难免有些风险。

小魏跟在一旁解释道:“由于咱们试种的面积有限,目前只有两个粮仓用于存放红薯和玉米,其余的都还是麦、菽等常规作物。”

朱棣插话问道:“这位……小……先生,这么说,一个用来存放玉米,一个用来存放额……红薯了?”

小魏看了他一眼,知道钟年特意带他来,这人身份必然不凡,也不敢怠慢,微微拱手,笑道:

“是这样的先生,这红薯储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湿度……怎么说呢,就是存放环境必须要有一定的水,不然红薯会变得蔫软,口感极差。但是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红薯长斑或者腐烂。

因此存放红薯时,一般都是选择挖一个地窖,保证湿度和温度,用来储存红薯。

我们的粮仓就建立在地窖上方,窖里储藏红薯,地上摆放玉米,尽可能地节约空间。”

钟年闻言眉头微皱,“小魏,不是告诉过你们吗,红薯刚入窖的时候要保持好通风!”

小魏不慌不忙地道:“大人放心,粮仓三侧设计有可通风的网道,没有雨的时候,只需要把盖子拆卸下来便可以起到通风的效果,这儿地势高,只要有一点口子,通风就会很便利。”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了一座粮仓前。

小魏没有领着两人进门,而是先走到粮仓左侧。

粮仓整体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长方体,不过屋顶自然是做的人形斜坡。

两人跟着小魏来到粮仓左侧,但见左侧仓壁上赫然有着五个大“窟窿”。

“窟窿”中间是一层铁丝网,窟窿边缘装有活页形支架,支架上面是一块木板,不难看出这是防雨用的盖板。

那铁丝网自然就是防鸟的了。

透过铁丝网,已经能看到里面堆放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了。

小魏继续转到粮仓正面,对着两人一伸手道:“大人,这位先生,请。”

随后,小魏走上前和看门的衙役交涉了下,对方取出钥匙打开大门后,小魏再次很绅士地对着二人伸手道:“请。”

弄得钟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他也没矫情,大踏步地走进了粮仓。

来到内力,朱棣才深切感受到震撼。

粮仓从外面看似乎不算大,但是内里可有着大乾坤,入门先是五级台阶,下面才是平地,加上三角中空的屋顶,显得仓内空间比从外面看上去要大得多。

不待两人发问,小魏解释道:“这儿的地势相对比较高,周围又没有什么遮挡物,受风的影响要大些,因此粮仓建的过高的话,会有安全隐患,毕竟是木架结构,遇上强风有被吹倒的可能,因此整个粮仓地地基是比地面要低一些的。

这五级台阶,也是取的五谷丰登地寓意。另外,因为地势高,两边又设有低洼的蓄水湖泊,粮仓周围一圈也用石灰做了埋缝,雨水也不容易流进来,倒也不虞粮食受潮。”

钟年一边听着,一边大点其头,眼里的赞赏是怎么也藏不住。

朱棣也是动容道:“那个小……额……”

“晚辈魏满,字守盈,先生可以表字相称,亦或者先生也可以和大人一样,叫我小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