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扩大产业规模(2 / 2)

众人这下听明白了,敢情就是让他们广招工人,扩大产业规模啊,这……好事啊!

虽然众人不明白钟年为什么会这么好心,可是这不影响他们看到这其中的利益。

明初腐儒终究是少数,这些人或多或少家里都有些产业,毕竟年轻时候做过官,虽然俸禄低的可怜,但是谁在位还不捞两把了,尽管他们之中最大的也就做到过正四品,可是在小小的江宁开两家产业可太轻松了。

不过,众人还是有些担忧,尤其是那些没见过新型作物产量的人。

一刘姓老者面露为难地道:“大人,您也知道,我们虽有些家产,但眼下这规模便已是极限,实难……”

说到底,钟年这就是个空头支票,如果事情真的都按照钟年所说的方向去发展,那这自然是血赚的买卖,可若是有所偏差,比如说那所谓红薯土豆,并没有那么高的产量,或者说并没有那么多农民愿意转行当工人……

那他们现在的投入,不光没法回本,甚至还会成为负担,到时候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低价变卖部分产业,以及时止损,众人心想:钟年未必就不是打着这个主意。

其实钟年这把还真是好心,当然也有私心,可是这的确是双赢的买卖,这些人带头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手工业发展,产品产量上去了之后又可以推动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这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可若是人为的去推动,必然要快上不少。

钟年没那么大能力,但自认如果顺利的话,最起码也不会比西方晚。

他很能活,能看到那个时候。

商税最主要的作用不是提供的这点钱,而是释放一个信号,一步步降低这个时代人的防备心理。

毕竟老朱家的人没一个懂经济的,特别是老朱自己,把商人打压的不成样子,搞得现在绝大部分商人自己都自卑,甚至有农民因为穷而骄傲,这显然不是什么健康现象。

只有朝廷慢慢表示重视商业,他下面才好运作。

如今信号已经释放,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的运作了,其中扩大手工业规模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如果产品仅仅够自给自足,根本就培养不了资本!

生产过剩当然会导致很多危机,可现如今的局面是生产远远不足。

假设生产合理是1,生产过剩是1.2、1.3,那么现在的大明就处于一个0.1、0.2的阶段。

差的太远了!

所以钟年丝毫不担心经济危机的事情,那玩意还早着呢,百年内不需要有任何担心。

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时代的人胆子小,而且被老朱打压得太狠了,根本就不敢大规模做买卖,而且农民的思想也相当根深蒂固,想让他们放弃种地转行从事手工业无疑也是相当困难的。

钟年的话其实掺了一半水分,的确有一部分年轻人愿意进城务工,这是真的,但是……是有条件的,就比如这些人的后代可以抢先获得在江宁学院上学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