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制造911机(二)(1 / 2)

李元听说是老大哥工程师的观点,就笑了。</P>

这是时代的差距,接线端子后世更相信采用冷压工艺。</P>

尤其是频繁插拔或用于振动剧烈的场合,冷压工艺是必选。</P>

“唐技术员,这里除了电源线,是独股铜线,其他线缆都是多芯线束。</P>

多芯线束由于每一根横截面较小,焊接后,焊锡会沿着线束上爬,端头就会形成一个硬链接。</P>

多次插拔容易在焊接点处断裂”。</P>

李元说着,走到工作台前,熟练地把一根多芯线焊接在一个焊点上。</P>

熟练的动作,居然成为了加分项。</P>

然后,他可以晃动多芯线束。</P>

“大家请看,这是5次,就断裂1根。。。看看,全部断裂”。</P>

然后李元开始演示,冷压链接。</P>

结果,更多的晃动,也没能折断线束。</P>

这一演示,再次让唐技术员一众人佩服不已。</P>

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电气焊接,第一次对焊接可靠性有了一个理解。</P>

李元提供的资料无比详细,每个工序都有流程图指导,确保每一个工人,有同样的动作和步骤。</P>

每个工序结尾都有检验方法、检验指标、以及检验要求。</P>

这是他们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的。</P>

而且,每一个环节,李元都能讲出道理。</P>

每一个环节,都在强调品控,强调产品的一致性。</P>

他们以为老大哥的工程师就足够严谨,也认为他们的要求也足够专业。</P>

但是,今天见识到离李元提供的图纸、资料和各种规程,他们才只知道什么是专业。</P>

过去,无论如何要求,量产的产品成品率都处于低位运行。</P>

领导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工人们要细心,要认真。</P>

更注重思想教育,可惜效果寥寥。</P>

通过这几天学习,他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P>

那是因为每一个工人的理解不同,同一个要求,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操作习惯。</P>

如此,便会出现个体差异。</P>

他们对李元,对华清大学的佩服深深刻印在记忆中。</P>

在交接过程中,工厂宣传科也马力全开。</P>

有人跟踪采访,有人记录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P>

有人写下了一个个报道,出现在布告栏或是广播里。</P>

这些,将来都会是提供给上级的汇报资料。</P>

全部技术交接完成时,无线电厂开内部会议时。</P>

李元负责的这一组汇报结束后,会场出现了阵阵嗡嗡声。</P>

几个厂领导也是露出了重视的表情。</P>

然后大家就开始研究李元提供的资料和讲解笔记。</P>

再对比其他华清师生留下的资料,大家顿时了然。</P>

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结论,不会要求华清大学完善材料,而是要求留下李元。</P>

让李元按照他提出的工艺卡片,完善所有资料。</P>

将来,他们无线电厂在生产这一块就是规范的代名词,形成一套自有的制度流程。</P>

将来有了成果,这也是他们工厂的一项成绩。</P>

在晚上欢送餐上,无线电厂准备了量大管饱的猪肉片炖粉条子。</P>

里面加入土豆块、卤水豆腐。</P>

一众人吃的是肚子鼓鼓。</P>

厂领导和金主任、已经赶来的董副校长边吃边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