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相对清闲,当然这是针对李元本人。</P>
地下实验室那些人根本就消停不了,他们的干劲十足,加班加点。</P>
一部分人,在研究单晶棒更大尺寸的制备工艺,带头人便是黄燕。</P>
一部分人,在研究光刻机和刻蚀机,这本就是李元的后期规划,计划明年才启动。</P>
龚师兄一刻也等不了,带着4个人开始了光刻机和刻蚀机的研究。</P>
最后一部分人,研究封装和测量技术,由艾老师和毕老师共同负责。</P>
本来专用芯片的研究,他希望龚师兄负责,可惜他对光刻机和刻蚀机更感兴趣。</P>
说起光刻机,其实光刻技术的诞生比芯片还早。</P>
1955年,贝尔实验室实现了在硅片上用光刻加工出电子元器件的方法。</P>
1958年tI公司的工程师在公司值班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所有的电子器件都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来制造呢?</P>
这样就可以将它们集中在一块小小的半导体芯片上,并相互连接,做出极小的微型电路。</P>
虽然只是一个想法,tI公司还是快速申请了芯片专利。</P>
1961年,GcA公司造出了第一台重复曝光光刻机,覆膜式,可定位到1微米的精度。</P>
它如同女人做面膜一样,直接把图形覆盖在氧化膜上。</P>
但是缺点非常明显,掩膜是一次性,而且还会污染晶圆。</P>
李元的设想直接选择后世的投影式光刻机。</P>
在掩膜和硅片之间加了两个有凹面的球形透镜,一个球形透镜造成的图案畸变可由另一个球形透镜纠正回来。</P>
这样就既避免了掩膜和硅片的接触,又实现了缩印的效果。</P>
早期的光刻机光源是可见光,李元根据技能书的提示,选择当前可以实现的技术,高压汞灯产生的紫外光。</P>
如果做成,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刻机,更是后世大量使用的dUV光刻机的前身。</P>
至于EUV,他也只是听到过一个名字,技能书里没有提及。</P>
如何显影,李元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让他们研究现在的照相显影技术。</P>
在和龚师兄讨论显影时,李元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项目,那就是就是电路板制造。</P>
这个有着长久的应用历史,维修厂可以靠此一直活下去。</P>
现在的电器,还没有电路板,都是直接用铜线焊接相连。</P>
对于电子管电器,比如收音机,如此操作,没有任何影响。</P>
比如当前最新的魔都160A收音机,便是如此直接焊接连线。</P>
但是这种工艺,对于将来的晶体管器件是非常不友好的。</P>
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其实和光刻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所以,李元强制龚师兄他们小组,先研究电路板制作技术。</P>
安排好一切,李元过上了悠闲的日子。</P>
偶尔去撩拨一番未来的老婆杨婷小姑娘。</P>
或是待在门房,和宋叔一起喝酒。</P>
晚上回到家中,开始挖掘地下室。</P>
为了安全,李元先是向下挖掘了一个5米的竖井,然后才开始地下室的挖掘。</P>
方案是一个和东厢房外形雷同的梯形窑洞,好比埃及的金字塔。</P>
空间的实木架子被拆解,作为梯形斜面的支撑。</P>
有着空间帮助,这一步非常快速。</P>
只用了两天,就完成梯形空间的挖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