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Y821计算机样机(1 / 2)

现代机器人,尤其是四足机器人,需要突破诸多技术难点。</P>

比如传感器技术、环境感知与建模、运动控制与规划、人机交互技术等。</P>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关键,但如何准确、可靠地获取信息,并实时处理成为一项挑战。</P>

此外,环境感知和建模要求机器人能够理解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这需要强大的算法和计算能力。</P>

运动控制和规划则涉及到机器人的自主行动,如何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避免碰撞以及高效的路径规划也是难点之一。</P>

最后,人机交互技术需要让机器人与人类进行自然、智能的交互,这涉及语音识别、图像处理、情感理解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P>

克服这些技术难点是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关键。</P>

以上这些,大部分在女娲1号上有过实践,移植到新的机器人身上应该也能成功。</P>

他在计算机上不断地编写的各种参数,已经接口定义。</P>

不断地修改着拓扑结构,希望做到成本最低,性能最优。</P>

如此一周时间便悄然流逝。</P>

最后检查一番转化成的形式化语言,没有问题后,通过星闪网络,把数据传给了女娲1号。</P>

接下来仿真和参数优化便由她来完成,重点仿真躯体在不同路况下的身体平衡。</P>

找到最佳的四轴驱动方程式,并形成可行的驱动曲线。</P>

这些工作,虽然耗时较多,但是能够从理论和匹配方面得到最优的组合,避免早期样本的不断更迭。</P>

这也就是李元想着要提高女娲1号算力的主因。</P>

随着技术难度的提升,技术广度的扩张,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P>

目前还能应付,但是很快,他就跟不上了李元的发展需求。</P>

现在,实验室员工的能力还没有提升起来,他最大的帮手便是女娲1号。</P>

同样,她也是他最信任的助手。</P>

只要她的算力足够,李元便可以同步开展更多的高难度项目。</P>

无需等待实验人员的成长,他们更多的是功能机的验证人员。</P>

如此,他们在验证中快速吸收技术,也能快速提升个人的研发能力。</P>

此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P>

关好门,李元走出了算力实验室。</P>

来人是刘杨,她满脸喜色,见到李元,拉着他的衣袖就走。</P>

“龚师兄南下前,帮忙制作了十多套计算机专用芯片。</P>

艾老师封测后,全都满足需求,昨天我们就拿到了芯片。</P>

我们连夜加班焊接,马上要第一次通电。</P>

作为实验室的老大,这么重大的时刻,你可不能缺席”。</P>

“是吗?太好了,走走走”。</P>

李元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这是实验室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民用产品。</P>

一旦推向市场,定能轰动全世界。</P>

起码在技术实力上,成为了和Intel、Amd、微软等国际大公司齐名的公司。</P>

二人兴奋地下到5楼,在宽敞的大厅一个实验台上,正摆放着一台方方正正的电脑主机,大屁股cRt显示器和键盘鼠标。</P>

李元的到来,一众研究员齐齐鼓掌,李元笑着回礼,跟着鼓着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