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您说,西方发达国家是为了做慈善,才把大量的工业设施无偿转移到落后国家,对吗?”</P>
“虽然措辞有点出入,但是基本意思是对的”。</P>
恢复冷静的他,又露出他职业般的笑容。</P>
“既然您是学习经济学的,我就在您的面前舞舞关公刀。</P>
我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人类共经历过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革命以煤炭、冶金为主,第二次以电力革命为主。</P>
虽然两次革命催生的产品不同,但在国家发展层面上却有一个共同点。</P>
两次产业革命核心产品所涉及到的工业体系,都是那种需要政府长时间、大资金投入的重资产。</P>
这就是所谓的重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且只要这类重资产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P>
请问,昆教授,我可有说错?”</P>
李元的总结,让他刮目相看。</P>
他没有想到一个搞技术的小年轻,居然对工业革命有如此深的理解。</P>
这放到他们这些研究经济的学者身上,毫不奇怪。但是,出自他口,就有点让他惊诧。</P>
“虽然不够专业,但是基本上是这么回事,您请继续”。</P>
“好的,那我继续。</P>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产品属于建立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轻资产,也就是Ict产业革命。</P>
它使制造业终端成品的零部件愈发精细化,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支撑不起如此庞大且苛杂的供应链,需要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来。</P>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有力地推动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深化。</P>
同时,前两次产业革命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时不时爆发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大萧条。</P>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总共开展了三次产业转移。</P>
第一次产业转移,从艾美莉卡向西欧和小日子转移,发生在50年代。主要是解决艾美莉卡劳动力成本和物价水平的上升,以及美元的贬值。</P>
第二次产业转移,从艾美莉卡、日耳曼、小日子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发生在70年代。转移的原因同上,不过这次增加了石油危机。</P>
第三次产业转移,正在发生,你们可以猜猜目的地是哪里”。</P>
三位校长面面相觑,李元虽然说的是经济,但是表达内容简洁,没有什么深奥的术语,大家一听就明白。</P>
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P>
同时,如此解读,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行事风格。</P>
都是成年人,大家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P>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李元可以用如此简略的话,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明白。</P>
侯昆教授,脸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P>
本来程进和侯昆惺惺相惜,原想说几句话打个圆场。但是看到三位校长脸上的表情,忍住没有说话。</P>
侯昆脸色难看,已经难以保持优雅。</P>
这些他都明白,但是他故意忽略细节,因为,对于一些落后国家,这些工业转移是无比珍贵的。</P>
西方发达国家愿意转移工业体系,那是对这个国家的恩赐。</P>
“小李同志,你说的这些,大家都懂。</P>
但是,我们都难以否认的是,这些转移对于被接受国来说,是天降馅饼,是破天富贵。</P>
作为受益方,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点感恩之心”。</P>
李元毫不掩饰他的鄙夷,“昆教授,一个人跪的久了,是不是就不愿意起身了?!”</P>
“你!”,侯昆被气得脸色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