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说皇帝哥哥,你夸我做的菜好吃,有必要扯到欧阳隽逸吗?”莲华翻了个白眼,“这些菜,和宫里的御膳最大的不同,你发现了吗?”</P>
“朕只是觉得,光这么吃菜,好像缺点什么。”</P>
莲华及时给皇帝的碗里加了勺饭,“现在呢?”</P>
皇帝饭菜混着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朕从没发现,稻米原来如此香糯醇厚!这……究竟怎么回事?”</P>
一旁服侍的大公公孙启贵,赶紧回话:“陛下贵为伍朝之主,平日御膳皆来自四方珍奇,稻米应该少吃,这是祖宗就传的规制。”</P>
莲华瞥了一眼大太监,点点头,“公公话里的道理我是认可的。皇帝哥哥日理万机,为天下伤神劳心,是该多吃一些营养滋补的,少吃此类饱腹感强,又还容易长胖的食物。至于如何合理搭配、均衡营养,我相信御膳房的御厨自是钻研有道,每一味食材,有何益处,又能带来何种功效,定是了然于心。不过……”</P>
莲华说到此,眯了眯眼看着皇帝。</P>
感觉莲华接下来的话有重点,皇帝咽下口中的饭食,擦了擦嘴,“妹妹有话,但说无妨。”</P>
一旁的孙启贵有些慌了,且不说御厨们除了做菜,哪知道什么营养滋补,顶多也就是看哪些玩意儿稀奇名贵估计会很滋补的程度,全伍朝也就这莲华姑娘一张口就显行家风范能说得头头是道了。以后要是陛下要是听了她的知识,拿来考究御厨,怕不是要集体脱层皮。偏还不能回圣上一个不知道,否则你啥也不懂,有什么资格来御膳房做事?隧也竖起耳朵听,希望多一些了解,事后跟御厨们说。</P>
“不过少吃不代表不能了解,这一餐,表面上看是普普通通的便饭,但实际也是民间烟火气。”</P>
“哦?”皇帝眼睛亮了亮,“此话怎讲?”</P>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吃的什么,皇帝哥哥治理国家,自然不该不知道吧?然而知道只能算是抽象概念,要清楚地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一定要尝一尝才行。举个例子,下面报今年大丰收,仅茂城就收获黍三十万石,这不可谓不多了吧?可是黍的滋味苦,且不利于消化,百姓不喜食。可为何还会种那么多呢?因为这种作物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且生长迅速,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少,适宜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也就是说,只是因为好养活,百姓才种植的,而不是他们喜欢吃,从这一层不得不的因素来看,虽是丰收,却也是勉力为之。这一顿我做的稻米饭,味甘性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最是宜人,可也只有都城范围内的百姓能吃得上,其他地区,都是以黍和稷为主。”</P>
皇帝听得若有所思,“原来竟是如此……”</P>
“我之所以说这些,不是在说伍朝还不够强大,而是希望皇帝哥哥通过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就能了解百姓的所处环境,从而真正理解百姓的状况,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步步踏实、有的放矢。毕竟百姓过的日子如何,饭桌上的反映最直观。”</P>
孙启贵犹疑着问道:“老奴有些不懂名捕的意思,这什么地方种什么,自然按当地的水土来,即使百姓不喜食,那也是没办法的啊。”</P>
莲华自然不会把现代的人已知强行灌输到未知的古代人脑子里,高深一笑,“事在人为嘛,究竟能不能改善,总会有结果的。而且我说的重点不是这里,而是希望皇帝哥哥,通过饭桌上的烟火气,了解百姓的疾苦,思一菜一饭来之不易,方知酒肉浮华不可取。”</P>
“圣上贵为天子……”</P>
“孙启贵,朕和妹妹说话,哪轮得到你插话?”皇帝横眉制止了大太监的继续发言,“妹妹的苦心,朕明白了。朕也不愿做一个不识民间疾苦的昏庸之主。传令下去,以后缩减每日用膳的规模,标准就按今天的来!那些珍稀的东西,朕无心享用,全都卖出去吧。”</P>
皇帝都发话了,孙启贵纵有千般话,也不得不躬身回应,“是!”</P>
莲华竖起大拇指,“不愧是皇帝哥哥,有魄力,雷厉风行的。”</P>
这么明显的拍马屁,一旁的孙启贵都有些看不下去,可皇帝却开开心心受了,无他,就因为莲华这夸,不做作没心机,是真性情。</P>
一高兴,不由吃得有些多,可仍是意犹未尽,“妹妹不知,朕寻常每顿皆是三十六道菜,遇到宴会或是节庆,还会更多。可这么多菜,朕很少能吃出个滋味,很多时候都是尝上一两口便作罢,这是何等的浪费!和妹妹这一餐比起来,真是既不划算又没滋味。”</P>
孙启贵借机补话,“陛下千金之躯,吃食自然不能和百姓一般,取名贵食材滋养,龙体安康,这才是万民之福。”</P>
“胡闹!百姓吃得,朕如何吃不得?”</P>
一看二人意见有掐架的趋势,莲华赶紧打圆场,“孙公公说的没错,该养得养,但也要看需不需要嘛!其实正常的饮食,不需要那么复杂,只要根据人体需求调整食谱做出可口的饭菜,让人吃饱吃好,就已经是养了。”</P>
“名捕这话万万说不得,圣上龙体金贵,祖宗规制,可马虎不得。”</P>
“我没说要马虎呀!”莲华乐了,皇帝让缩减菜单,怎么成马虎了?“皇帝哥哥是不愿意铺张浪费,好钢用在刀刃上,吃一两口就放着,是摆着下顿继续吃还是便宜了某些人啊?不如省了,节约下来的钱可以补贴国库,岂不美哉?”</P>
“没错!妹妹所说正合朕意。”皇帝点点头,“先帝在世时,时常和朕说为君勤俭能得金山银山,当时不得要领,今日听妹妹一说,还真发觉此间不必要的开支。”</P>
“我说的重点,是想皇帝哥哥对民间口味多一些了解,接接地气。而缩减菜单节约,是皇帝哥哥天资聪慧自己悟到的,我不居功。”</P>
见莲华不领功,皇帝愣了愣,继而莞尔。这种情况,许多人说不领功,那是怕与旧规制的拥护者起矛盾,可看莲华的表情,是真的在撇清此事与自己的关系,不由暗叹仁者无敌,她自身都没察觉就已经做到了规避。</P>
“也好,不过你老皇帝哥哥的叫,实在难听,换一个。”</P>
“不挺好的嘛!换成什么呢?”莲华歪头看了看皇帝肯不肯给提示,哪知对方一副全权交予你的模样,知道不用有顾虑,便放下心来,“用了名讳不好,那就借帝号吧,既然哥哥是幸帝,那我就叫幸哥哥吧!但凡有点文化的,听到我这么叫,应该就能知道我这哥哥不一般,也好让我平日里狐假虎威、呃,不是,让我狗仗人势……也不对,哎呀,总之既展现了哥哥的威仪,我叫起来也顺口亲切,旁人乍一听也要细细揣摩下是否惹得起我。”</P>
皇帝黑着脸听完,送去一个算你小子识相的眼神,这才笑骂:“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P>
莲华知道自己此次动作会带来影响,可她没想到的是,自打皇帝缩减自己的用膳规模以后,朝内众臣也都纷纷效仿,缩减了家庭用餐规模,也就去酒楼宴请才能看到热闹的场景了。而且都城的上层圈子里,逐渐流行时不时体验一次百姓吃食的活动,放着珍馐海味不顾,专挑百姓的粗糙饭食吃完各自在内心一通感悟。谓之曰:接地气。</P>
陪幸帝愉快用完餐,莲华拒绝了车驾,出得皇宫,步行回六扇门。</P>
正行走间,被一人上前拦住,定睛一看,正是被自己之前一殳砸晕在地的豺火帮主张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