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李俭第一个想到的念头,并不是“这是不是五行土气”,也不是“我真是炼气期”,而是“要是每一次炼制五行土气都会让这么多石子变成飞灰,那么所有人都想提升五行灵根,地球(如果还能称之为球的话)会不会被挖没”。
不过这个念头并没有持续很久,几乎转瞬就被抛出九霄云外。
考虑地球会不会被挖没,与杞人忧天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者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已经附带了十分浓重的贬义——李俭可没打算把自己变作新时代的寓言主角。
手中气息悬浮,晃晃荡荡,同时逸散凝聚,变化万千。从石子堆摄取的“坚实、分散”概念充盈气团,若以气团浓度减半的界面作为边界,气团约有成人拳头大小;若以气团浓度降低到十分之一的界面作为边界,气团约有排球大小。
当然,以上判断都出于目测,毕竟李俭可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用来精准测定,这种被修仙文明称为五行之气的玩意。
根据自然科学中常规的法则,“观测是一种操作,操作也是一种观测”来看,如果凝聚五行之气属于炼气期及以上才拥有的技术,那么想用常规方式精准测定五行土气究竟长什么样子,可能性应该很低。
姑且将五行土气捧在手中,李俭上下打量,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最终还是端着棉花糖似的气团返回宿舍。
如何使用五行土气,这是个问题。
李俭翻阅各种文献,也没发觉有人对这玩意有心得。
最权威的修仙文明信息破译并未产出有关使用五行之气的内容,天工开物中只教授如何制造,并表示使用五行之气能够提升对应灵根。
有参考价值的反倒是过去的文艺作品和食药服用内容。关于如何使用某种对人道具,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说法。
比较朴实无华的,提出人身上有那么多可以通往体内的孔洞,可以尝试这些孔洞。其中比较玄学的,是通过毛孔吸收气雾……令人讶异的是,最原始的宗教和最先进的医学都有类似观点,只不过实际机理大相径庭,只是表现相仿罢了。
常规做法则是口服、外敷,或者栓剂。
李俭看了看手感如棉花团但又肯定不是棉花团的土黄色气团,自觉排除了栓剂类可能性。
他没有那方面癖好也没有类似服药历史,让他以栓剂形式吸收这玩意,除非是拿枪顶着脑门那样的危局,不然他这辈子也不乐意——宁可不提升灵根,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吸收五行之气。
至于外敷……哥们是用手捧着五行土气回宿舍的,到现在还捧着。如果外敷有用,应该已经起效了才对。
总不能说五行之气还歧视不同部位皮肤,手部皮肤不让敷吧
常规做法就只剩下口服了。
口服棉花团啊……作为家里没啥钱,小时候也没啥口腹之欲的四线小城市居民,李俭还真没怎么吃过棉花糖。
第一次印象深刻地吃“棉花糖”,竟然是吃这种东西。李俭眼泛泪光,最终还是吃了。
“棉花糖”下肚,并未感觉有什么变化,也没闹肚子。
李俭松了口气,把概念体往肚子里送,没吃坏肚子就是好事。
似乎是抓着李俭松气的档口,一个电话打进了宿舍:“校长,黄昏灵材采集活动已经结束了,这边有两千三百片阴阳叶打算委托您炼药。”
李俭短暂沉默:“能不能通知学生,委托炼药以后不能指名,单纯限制给成品药的时间”
“可以是可以,您是校长,您出具公告,如果学生不投诉的话,可以照章办事。”
挂断电话,李俭立刻出具公告,宣布之后委托炼药不再指名,但会保障学生提交委托的主材尽快炼药,成品以最快速度返还到学生手中。
这份公告一出,聪明的学生看明白了,校长这是不缺药了。
但校长不缺药不代表他们不缺药。哪个少年在知道可以吃丹药修仙之后,能忍得住,不多多获得丹药呢
连李俭都要搞委托费赚丹药,一口气席卷了校内百分之五十(学生们自发统计)走上一躺,才终于不缺大还丹。学生们一掐算,如果自己迫切需要提升境界,不仅灵材采集活动还需多多参与,委托炼药也是少不了的。
于是,灵材采集活动和委托炼药继续风风火火地开展,李俭则作为一校表率,开始琢磨炼气期怎么修炼。
作为尝试的一环,他试着把多余的大还丹咽下肚。
不顶用,这玩意一如既往吃了没感觉。考虑到现在已是炼气境界,再想突破,需要的境界点应该比过去更多。
从学徒三阶突破炼气境界,李俭吃了三十多枚大还丹,炼气内突破,想必一定比这更多。
更关键的是,李俭还记得自己所见到的有关大还丹的文本,这玩意只推荐给炼气以下服用。
文字工作是一件很严谨的事,遣词造句会透露一个人的思维。而在破译修仙文明得到的信息中,那些颇为正经的典籍往往不会留下不必要或有误导的讯息。
在获得更多信息,收获更多有关大还丹的实验数据之前,在炼气期使用大还丹进行修炼的任务只能暂时搁置,转而寻找其他方式。
不过在寻找自己的突破机缘之前,他还要为科学研究做点贡献。
……
将小树林中的一片森林都变作五行木气,将钱安聚居区运过来的石子提炼成五行土气,再将两种五行之气交给科研机构,李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