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又是类似的孔洞遍布,这仨材料都扛不住空洞的崩解现象是吧?
……
虽然头几次实验看起来不太乐观,不过拿材料掠过空洞界面的操作手法并未激起空洞异变,威胁实验安全,这姑且算是个好消息。
有李俭打头阵,卫戍部队指挥也放心下来,开始安排战士们携带样品靠近空洞,分批次进行适性实验。
实验手法和李俭正在做的没什么区别。从样品盒取样,探入空洞,拿回来,放入样品盒。
总的来说,优秀的实验总会尽可能把复杂工艺拆分成简单步骤,保证实验可行性不会因为个人操作差异产生较大影响。更不用说,利用空洞界面进行材料适性测试,本身也不算什么复杂实验。
空洞一线当然没法对操作后的样品进行多样化测试,只能简单通过光学摄像头做放大倍数不超过十倍的定性拍摄,初步查看样品在空洞中停留少量时间后发生何种变化。
这场测试自然不会止步于照片。提供受试样品的科研人员怎会甘休,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回收参加测试的样品,对其进行各种领域的微量分析——一般而言,谁提供受试样品,谁负责设计回收后分析流程。
毕竟每个领域的特色样品,重要参数和测试手段都略有不同。如果说为了赶时间,临时指挥中心不得不从审查层面拒绝大量样品参加测试,那么为了专业性,总不能否决已经参加过空洞操作的样品在各个研究中心继续开展后续测试。
那和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人家起码因为盒子好看才单买盒子把宝贝送回去,这边千辛万苦申报样品送至空洞,就为了在空洞界面涮一下拍照片?
太抽象了,谁要是这么干,指定是吃饱了撑的。
……
李俭觉得,自己就像是海底捞里的小哥,或者更进一步,是烤肉店店员。
科研人员把材料送过来,他负责把材料送进空洞再捞出来,这“火候”还不能老,一两秒时间,样品就没了。帮科研人员把生肉烤成熟肉,再装盘,等着烤完一整箱,请人送回去上菜。
有时候,科研工作的齿轮就是这么运转的,这也让李俭从来不觉得什么工作就比什么工作高贵,亦或者低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