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文武双圣的口诛笔伐(2 / 2)

姜国施行仁政,却差点灭国,杨国施行暴政,却差点灭掉姜国。

为什么?

凭什么?

这就是引人深思的地方。

这两篇文章就使得《疯狂老杨哥》升华,从单纯的茶余饭后谈资,转变成治国之策。

此时治国还没有定策,所有国家都在摸索,诸子百家也都在到处推销自我,渴望得到重用。

孔黑子和长卿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天下各国都有借鉴意义。

至于学好还是学坏,就看国君自身的素质了。

而随着文圣、武圣的文章传播天下,杨国彻底臭了。

原本,晋国六卿世家还打算趟这趟浑水,帮杨国脱离窘境。

可是看到杨国被全天下口诛笔伐了,谁还敢上前凑热闹。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孔、孙的文章只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针对“税制”、“军制”各抒己见。

这就是百家争鸣的好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代还没有圣人,还没有经典,还没有教条。

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倾听,记录,反馈。

而各种文章,凑在一起就是对各国君权的限制,对各民权的保障。

国君可以征税,但一定要说明征税的名目和用途。

税金可以用于国君的个人开支,但不能太老杨君。

百姓纳税,官员也不能避免,官员不纳税,就不能让百姓纳税。

这一次,孔黑子是真的火力全开。

“苛政猛于虎”,现在好不容易逮到这只大老虎,必须让大老虎好好尝尝自己的小脑斧。

写完一篇,又写第二篇、第三篇。

还给诸弟子布置作业,围绕赋税写一篇策论。

诸弟子写出来之后,孔黑子为其斧正,然后将每个弟子的文章合订起来,与自己之前的文章一起发表。

于是,《论语》又增加上百页厚度。

在这种舆论之下,各国都开始认真思考赋税的问题。

就算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苛捐杂税的问题,但是有道德大棒在,各国国君多多少少都收敛一些,就算为恶,也不敢明目张胆,甚至理直气壮的为恶。

否则,今天是“疯狂老杨君”,下次不知道是谁呢。

真要上了《论语》,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百姓集体受益,孔黑子功德无量。

另一边,长卿的文章针对“穷兵黩武”进行批判。

杨国横征暴敛,将所有资源都用在军队上,借此保持对姜国的优势。

对于杨国而言,只要拥有军队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其他。

就算国内百姓人人皆反,也撼动不了老杨君的军队。

就算被百姓们驱逐,老杨君也能凭借国外的力量重新拿回权力。

这就上升到霸权的问题。

老杨君胡作非为的底气来自哪里?作为霸主国的晋国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诸侯争当霸主,为的究竟是“尊王攘夷、护佑华夏”,还是“扶持昏暴、欺压良善”。

看到这一幕,岳川笑得合不拢嘴。

干得漂亮。

晋国明哲保身不参与讨论是吧?那就讨论晋国!

就不信晋国会躺平了任黑。

但凡晋国接招,发声自证清白,或者争辩道理,这热度不就来了吗?

而且,晋国不说话,大嘴巴的楚国会放过这个攻击晋国的好机会吗?

舆论就是这样,姜国的蝴蝶随便扇一扇小翅膀,就能在千里之外的晋国掀起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