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你们搬走之后,老大和老三家的关系就不太好,两家中间还垒了一堵墙,分成了两个院子。</P>
现在那兄妹四个单独过呢,好在那几个孩子都大了,又有夏老大两口子在世时佃的几亩田,勤快点倒是也能养得活自己。”</P>
丁氏没再多问,两人又扯了几句闲话就分开了。</P>
到了晚上,就把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夏老二和知云。</P>
知云倒是没说什么,毕竟这事就是他干的,反倒是夏老二道:“那我改天抽时间回去看看,这事咱们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P>
咱儿子还想科考呢,可不能让村里人说咱家冷漠不近人情。”</P>
丁氏点点头:“那你回去的时候就给那几个孩子100文钱,记住这钱要当着外人的面给,可不能私下里给。”</P>
夏老二点头:“我省得。”</P>
过了几日,等到休息的时候就回了一趟老家。</P>
夏老三比夏老大家识趣多了,尽管因为夏老二回去了一趟,知道了他们在镇上的住址,也很少上门。</P>
偶尔上门,手里也会提点东西,或是半斤点心,或是几块酥糖,比起夏老大那二两文钱的蔫吧菜可强多了。</P>
丁氏尽管不太欢迎他们,但看在对方提着东西的份上,也不至于连顿饭都不管。</P>
更何况这两口子平日也不上门。</P>
不管心里有多少算计,表面上彼此之间也算是相安无事。</P>
知云十岁那年,下场参加了考试,以第3名的成绩考中了童生。</P>
同年参加了院试,以第五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P>
尽管不是头名,但十岁的秀才公依旧是出尽了风头。</P>
根据殷朝的规定,成为秀才后,名下有30亩田可以免税,知云跟夏老二商量过后,决定将其中五亩的免税名额给夏老三,五亩的免税名额给夏老大家的四个孩子,剩下的20亩,则交给族里负责分配。</P>
生活在古代,这些关系都是需要维系的。</P>
而且有了这30亩免税田的名额,村里人会行他们更客气些,知云没有归属感,但作为土着的夏老二和丁氏,对这个村里却是有归属感的。</P>
这里是他们的“根”。</P>
殷朝的科考制度是五年举行一次,所以五年后,知云再次参加了乡试,以第3名的成绩考中了举人。</P>
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年龄,若是去做官,就有点太招眼了,因此又沉淀了5年,才去参加了会试。</P>
此时的知云已经20岁了,丁氏一直想张罗着给他娶个媳妇,但知云不肯,逼的急了,只能偷偷告诉丁氏,他小的时候因为那场大病伤了身子,不能人道了,所以不宜娶妻。</P>
惹得丁氏背后落了许多泪。</P>
这次会试知云以第六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P>
这个名次比较靠前,但也不至于太冒尖。</P>
榜下捉夫什么的,呵呵……知云怎么可能会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