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天城劫06(1 / 1)

今天上课讲的是古代史。正好讲到宋朝,老师便提到着名的烛影斧声的故事。他还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也提到了事件发生的根源。最后还提出了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他问,“兄弟相争反目或有相残,历史上屡见不鲜,但就这件事来说,同学们以为谁该为这件事负责?大家主修文学,这是历史疑案,但俗话云:文史不分家,有言不得不言,那就言。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不亦快哉?”

于是班内开始喧哗起来。其实来上课的人目的相当明确,那就是考研,所以课程讲解也按考纲考点安排,大部分学生一般也是按部就班,默然听课,很少有这样吵闹的时候。不过,毕竟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性情跳脱,只需要一个导火索便如火药般引燃开来。

有人说,自然是宋太祖赵匡胤负全责。他一手导演,一手促进,最后事态超越了他的掌控,这是必然的结果。不是策划出了问题,就是执行的环节出了问题,反正都是他的问题。持相同观点的人还有人补充说,应该是执行时出了问题。赵匡胤宠弟过份,又自毁长城,这个责任他不担谁担?

也有人说,二人的妈,也就是杜太后才应该负主要责任。赵大比弟弟大了12岁。老太太总是偏向幼子的。就如西汉文帝的皇后景帝的母后窦太后,就曾经要景帝让其弟继承帝位。女人这样做,其实也是保证自己身份不升级。女人的权力欲一旦激发起来也不输男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会千方百计保持自己的位置。假如儿子的儿子继位,他就有自己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儿媳。儿媳做了太后,她就成了太皇太后。隔代就有隔阂,操作起起来总有些掣肘。也许赵匡胤在母亲在不得已时不愿违逆母亲,答应与弟共有天下。但答应归答应,但到了立太子的关键时刻,他也许不愿应诺了。在他看,天下已经安定,他的弟弟也享尽他赋予的特权和荣华,完成了他的使命,是时候将一切交出来了。赵光义自然不愿。权力是会上瘾的。也许他一开始并没太大的野心,也明白兄终弟及对国家来说并非幸事,也鲜有成功的案例,但是他还是要尝试顺利交割。他谴责兄长不遵母训,不守孝道。于是有了争吵,于是有了道不明的悬案。一死一生,权力的交接就这样完成了。是两人的妈纵容了次子的野心,她不该负责吗?

有人持不同意见,说赵光义才应该负主要责任。兄长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作为兄弟,他该避嫌才是。如果说皇家是高危的家族,皇帝是高危的职业,那么,皇帝的继承人,太子,太孙,亦或太弟,都是众矢之的。按照传统来说,太子是正统的,其他的一般在非常情况下才会发生。他的兄长虽然给了他太弟应有的一切,却一直没有给他正式官方的身份认可,当然兄长的儿子他的侄子也没有。兄长的儿子他的侄子已长大成人,他感到了威胁,所以他要先发制人,于是就搞了个较温柔的政变。不管怎样,出事前夜,他与皇帝兄长饮酒共宿,次日凌晨兄长就去世,权力更替之际,他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控制了局面。后来,他又对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下手,亲自送他们走向绝路。他对自己的嫂子也不仁不义。他让她活着不以立锥之地,死后不以皇后尊荣,不服丧,不办丧,不许与先皇合葬,不许牌位入神庙。你说他怕弟弟侄子觊觎皇位迫害倒罢了,对自己的嫂子也如此忌悼,可见就是心中有鬼……

教室内吵嚷一片,老师好不容易控制住局面,忽然看见一位女生一直安静坐着看书,似乎未受干扰。他好奇地问她,“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看的?你不发言,是对话题不感兴趣么?”

他其实很早就注意了她。她捂得太严实了。天气渐暖,教室里是个较封闭的环境,又有许多人同在争氧,她不闷吗?他原来忍不住问过她一次,她回答说怕过敏。可现在已是初夏,过敏源已不多了。她安之若素,打扮依旧,丝毫未露真容。

“老师,您是在问我么?”女生微微抬头,见老师在对他点头,便慢慢解释着,“我不是觉得话题无聊,自己不感兴趣。我只是觉得争论无益。因为一件事的发生,一般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复杂的因素综合推进的。所以也不能单独论一个人的责任。就算一起交通事故,也有全责或责任份额的划分。就这件事来说,我感觉宋太祖赵匡胤应该负至少一半的责任。

“他年少曾学儒学,习五经,也习骑射。他个人更倾向于习骑射,但他也深知文武兼修乃立身之本。他性强好赌,嫉恶任侠,尽惹麻烦。后汉初年,他离家出走,寻求机遇建功业。曾经南下未果又辗转三秦至西北地带,回洛阳时投奔郭威,至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到了显德七年,也就是960年,他已经是战功赫赫,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此时郭威养子柴荣之子柴宗训在位,年八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临帝位,下诏封柴宗训为郑王,以宋为国号,仍都开封。当时,他年33岁,他的兄弟赵光义年21岁,在兵变过程中赵光义和赵匡胤的亲信有拥戴之功。第二年,赵匡胤5赵普商议,摆宴,以温和的手段解了小伙伴的兵权,让他们壮年回家养老。虽然对此事后世存疑,但他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是事实。当然,石守信等人能乖乖听从安排而未反抗,也跟宋太祖做足了功课还有杰出的善后相关。

“对于自己的弟弟,太祖应该狠不下心肠,让他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他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太祖出外征战的日子,他安安稳稳守住了老家。在亲子尚幼的情况下,太祖似乎对这个弟弟的确以继承人来看待的。让他领开封府尹,还封了晋王。周世宗柴荣即位前也曾领此职,一切似乎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