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番外:熔金锁(2 / 2)

舅母便将她们请出王家,安顿了子女,随舅舅南下了。

来京六年,她和母亲终于搬到了薛家自家在京中的房屋里。

寡母孤女,刁奴欺主,多少艰难,她都自己扛了过来,不许母亲再去荣国府求助姨妈。

她不愿让荣国公夫人、姊妹们和那些丫头婆子看到她的无助,更不想让林黛玉和甄英莲得知她的现状。

甄英莲只是一个被人拉到街上卖的小丫头,谁想到她是官宦

人家的女儿就算哥哥混账犯法,也是因她貌美勾人,才让薛家、让她到这般地步,现今她却成了养在林家的姑娘、是在书页上留名的“澄静居士”。她已经被她们逼得狼狈逃出荣国府,怎么能再回去忍受屈辱注3

“靠山山倒”薛宝钗对母亲说,“先是靠着贾家,果然宁国府就完了,又来投奔舅舅家,舅舅又遭了一贬,我看荣国府都不似有福之人,谁知将来咱们就自己过日子吧”

她说“我总归会让母亲吃饱穿暖”

她说“母亲就别想着再让我高嫁救哥哥回来了看现在的光景,除非你叫我去给人做妾么”

不知是心里终究尚有几分疼她,还是已经认了命,母亲说“就依你吧。”

说这话时,母亲眼中呆怔怔地,没有了一点光彩。

薛宝钗一直关注着贾家和林家。

林大人封国公、江夫人封郡主,林黛玉也成了四品林大夫,入翰林院。

平国郡主创办了新衙门,“会同四译馆”,馆内官员数起来竟是女子多于男子,学生数目也是。

林黛玉考中了顺天府解元,又在十九岁之龄连中三元。

林家的事迹不必打听,也直往她面前来。

而更深的、更私密一点的消息,她便不能知晓分毫。

相比之下,还是贾家的情况她了解更多。

贾惜春以“奉养祖母”为名不议婚。

她也用了“奉养母亲”的名义,拒绝旁人说亲。

她开始感谢平国郡主,和林大夫。

女子不婚,凭自身掌家立业的的阻力比从前减弱许多。

金陵薛家余下七房的手伸不到京城,她在京里,竟也了有了一室安心之地。

姨妈去世,她和母亲去送葬。

自然,她又遇到了宝兄弟。

宝兄弟已经完全是能撑起门户的青年官员了。

他瘦了许多,下颌的线条显出脆弱与锋利。

他们平淡问了好,说起几句姨妈生前。

母亲还想让她嫁给宝兄弟。

她问母亲“从前便不般配,现在又拿什么去配他”

她问“凭这咱们让人打出来的金锁吗”

母亲早已强不过她。

母亲不再提让她嫁人,只求她,多给哥哥送些银钱。

大齐新添了土地,哥哥已从北疆被送往东北。

她不许。

她说“年年寄去的钱都足够三个哥哥生活,再要多寄些,妈和我都别吃饭了,只管他一个人吧”

荣国公夫人去世,贾家姊妹们的日子依然红火。

母亲也去世了。

母亲享年仅五十七岁。

薛宝钗一人操办了母亲的丧礼。

她穿着素白孝袍、青布靴,重金雇了江氏镖局的十个女镖师,一同护送母亲的灵柩回南。

这些年她舍弃了家中其余产业,只专心经营在京中的两处铺面,收入还可以,起码护卫得了自己的安全。

她顺利将母亲葬入了薛家的祖坟。

十五六年过去,金陵薛家七房也零落了。

四译馆多位女官员外派各省有职有功,平国郡主之势多年不但不减,还见更盛,谁也不敢阻碍江氏镖局的生意。

所以她又得以顺利回京。

京中又是一年春了。

史湘云的丈夫早亡,和她没留下儿女。

她在夫家过得艰难,娘家又没有亲父母撑腰,宝兄弟到史家提亲,娶了她。

薛宝钗回京时,婚礼恰好结束。

她还在孝期,又不在京里,自然无人来送请帖。

薛宝钗补了一份平常的贺礼,让人送过去。

独自坐在窗前,她摸出了许多年以前,母亲为成就她和宝兄弟婚事,让人打的金锁。

金锁上还镌着一句话,与“通灵宝玉”上的字对应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再过一年,她就三十岁了。

宝兄弟的玉早就丢了。

他已是有妇之夫。

把金锁摘下,随手放在一旁,喝一口半温的茶水,薛宝钗叫进心腹女管事来,吩咐道

“把它拿去,熔了金锞子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