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胡惟庸被杀(1 / 2)

大明风采 用户34418841 1154 字 10个月前

终于可以回归正题了,写书真累啊。</P>

徐达眉头突突的跳,徐大帅,智勇双全,什么事情看不清楚?</P>

军管两个字朱元璋提出来,徐达就明白了怎么回事。</P>

李善长心里倒吸一口冷气,军政彻底分开了啊。</P>

朱元璋沉思道:“咱是这样想的,让卫所识字的百夫长,千夫长去乡里,让他们管理百姓,两位觉得可行不?”</P>

徐达和李善长不吭声。</P>

朱元璋道:“徐达,你先说。”</P>

徐达苦笑:“上位,行是行,就害怕出乱子,你也知道,那些兵出了军营什么事干不出来?像土匪一样,让他们管理百姓,他们不抢百姓就烧高香了。”</P>

李善长点点头道:“陛下,他们管理个军队还行,你让他们去种地,多有怨言的。”</P>

朱标满上茶水:“若是用丧残兵士呢?”</P>

李善长沉默,徐达眼睛慢慢红了。</P>

丧残兵士,是每个将军都不愿意提起的话题,多少老部下因为冲锋陷阵成了残废,没有死在战场上,回到乡里却病死,饿死在家里。</P>

徐达救助一些,兵屯之地还好一些,那些不是兵户的丧残人员,即使想救助也没有哪个能力,天各一方,泪眼相望。</P>

徐达声音有点干涩:“上位,若是召集他们,上位给他们一口饭吃,我想他们是愿意的。”</P>

朱标声音坚定道:“不但给他们地,也给他们俸禄,九品里长,八品乡长,各地卫所设立七品文书,直达王庭。”</P>

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八品七十石,俸钞皆四十五贯;</P>

正九品六十五石,从九品六十石,俸钞皆三十贯。</P>

八品九品一年的俸禄。</P>

平白多出几万个九品八品,一年多出五百万石粮食,朝廷还能支撑的起这样大的开销吗?</P>

答案是不能,那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这样搞呢?</P>

有减就有出,这不是胡惟庸案在等着吗?</P>

把这几万官员俸禄砍出来就行了。</P>

朱标这个时候绝对不会说。</P>

朱标看向李善长,李善长皱眉沉思,好一会才道:“陛下是准备全国推,还是做个试点?”</P>

李善长也意识到问题,养不起。</P>

但是李善长不会立马否定朱元璋的想法,和朱元璋对着干没有好结果。</P>

自己不是徐达,朱元璋还没有掏心窝子去相信自己。</P>

李善长本意是让朱元璋找个地方试试,碰一鼻子灰之后,朱元璋就会明白,此路不通。</P>

朱元璋道:“朱雄英现在广州,那就以广州做试点,你们俩选人。”</P>

朱元璋当过兵,军队里再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怎么回事,对于伤卒,朱元璋做了很多,但是还不够,十七八岁当兵负伤,回家老婆都找不到,更不要说有子女。</P>

年纪大了,摔盆哭坟的人都没有。</P>

若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职位,老了国家发俸禄,朱元璋相信,那些负伤的兵卒,会像在军队时一样,勇敢的冲在最前面。</P>

因为,他们本就是大明军队最敢拼杀的灵魂。</P>

徐达和李善长对望一眼,重重点头。</P>

两人明白,若是广州能推行,将来战伤的兵卒就多了一份保证,这是大好事。</P>

但是两个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朱雄英提议的相对论,一增一减,不生不灭。</P>

若是他们知道朱标杀几万个官员,用他们的俸禄填补乡里俸禄,不知道两个人怎么想。</P>

广东省布政使,朝廷二品大员藏哲微微驼背,站在刑部大牢前久久不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