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了几天,朱元璋坐船去往广州,如今南京已经天气寒冷,广州却是热的要命。</P>
深港码头,人群像蚂蚁一样移动,密密麻麻。</P>
高大的龙门吊,巨大的绞盘,一块块钢板被吊起,口号声震天响。</P>
朱雄英有片刻的恍惚。</P>
想起安南的场景,几十万人被驱赶,修路架桥,开山挖河。</P>
那种场景也许再也见不到了。</P>
朱元璋的到来,让整个广州府更加热闹。</P>
大小官员跪满整个院子,三呼万岁,朱元璋坐在府衙大堂,声音低沉而有力。</P>
“众卿平身,朕至广州,军民安定,乡里繁荣,朕甚感欣慰,广州作为试点,推行分田,效果斐然,每项政策事事争先,这都是臣工们的功劳,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赏!”</P>
朱雄英坐在朱元璋身边,被朱元璋握着一只手,这个时候的朱雄英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皇上,什么是臣工。</P>
那种颠覆三观的事实,随着每一声声万岁,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朱雄英的灵魂。</P>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充满狂热,小心翼翼,却又丑态百出。</P>
他们拼命的掩饰着自己的不足,绞尽脑汁的想着华丽词藻,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夸着自己的政绩。</P>
展开自己最美丽的羽毛,像孔雀开屏,却不知,坐在高台上的朱雄英,一眼就能看到,开屏之中,那个最丑的屁股。</P>
朱雄英从最初的煎熬,慢慢变得习惯,最后是欣赏。</P>
偷眼打量朱元璋,朱元璋正看着朱雄英,一脸笑容。</P>
这一刻,朱雄英明白了,自己的皇爷爷在做什么,他在教自己,怎么去做一个皇帝,去做大明的皇帝。</P>
朱雄英轻轻的坐直身体,收了脸上的笑,眼睛里无悲无喜,一脸肃穆。</P>
去想,去看,认真听,听下面臣工的心跳声。</P>
夜深人静,行宫二层大殿依然亮着灯光,这座行宫是今年刚修建的,保留了大明风格,主体采用钢混,透明的玻璃,两层结构,屋顶采用飞檐挑拱。</P>
高大而又威严。</P>
朱元璋半躺在软榻上,朱雄英坐在矮案后批阅奏疏。</P>
每一本奏疏朱雄英都看的津津有味,什么是读书人?</P>
看看奏疏就知道,谁的文化水平高低,一眼明了。</P>
几千字,引用经典,组词造句,极尽奢华。</P>
朱雄英感觉,背诵一遍滕王阁序并不难。</P>
朱雄英再次翻开一本奏疏,娟秀的字体跃然纸上,临安公主突然闯进朱雄英的脑海里。</P>
这是一份数字统计奏疏,洪武十四年,从开年到现在的统计。</P>
金陵商贸,支出和收入。</P>
交易商品数额巨大。</P>
收三亿七千八百多万两。</P>
出一亿四千六百多万两。</P>
看着两组数字,朱雄英觉得没有什么不对,收入的两亿三千万两也都有着落。</P>
征云南用银九千万两,明孝陵开工建设,用度二千万两,广州船厂用度四千万两,蓝玉水师两千万两,工业岛开支七千万两。</P>
一共用到两万四千万两。</P>
这里面就有一千万两的亏空。</P>
工业岛还在大明银行贷款一个亿。</P>
看着像是亏了,其实是赚了。</P>
银子到了百姓手里,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赚了。</P>
朱镜静还提到一件事,马皇后病了,南京天气冷,一行人去了苏州疗养,自己亲随,扶持母后。</P>
朱雄英心里突然不高兴,大明最有钱的两个女人去了苏州,总感觉钱像是长了腿,跑了。</P>
朱元璋嘟囔道:“是不是心疼了?”</P>
朱雄英合上奏疏:“皇爷爷,苏州有什么好的,不如坐船来广州,这里多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