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点歪的科技树(1 / 2)

大明风采 用户34418841 1278 字 9个月前

朱元璋嘟囔道:“满嘴的老思想,年纪那么大了,还占着县令的位置,天天祖宗有规定,老话讲的好,这不行那又不行。</P>

什么女人不能进作坊,百姓不能穿绸子。</P>

百姓只要不穿龙袍,他有钱爱穿什么穿什么。</P>

没看到马皇后凤披霞冠都让百姓穿了吗?</P>

百姓不穿好衣服,老子的织造局,那么多好料子,卖给谁去?</P>

就你放火,不让百姓点灯?”</P>

再拆一封,希望大学学子的信:“陛下,校长遇刺,实乃是颠覆朝廷,意欲夺权,谁受益最大,谁是主谋。</P>

以草民看来,无非两点。</P>

一是有人被天下学子反对贪官污吏弄急眼了,他们想保命,恐吓皇权。</P>

二是,有人欲夺太子之位,趁着陛下远游,快点把生米做成熟饭。</P>

大明学子永远支持陛下,支持太子校长。”</P>

朱元璋皱眉,人才啊!说的好,说到点子上了。</P>

这个学子不提个督察御史可惜了。</P>

再拆一封:“陛下,草民只是一个山西商人,本无权议论朝局,可是看到太子殿下被小人算计,意难平之。</P>

以前行商,官吏层层盘剥,受尽凌辱不说,一路还不太平,交通闭塞,道路难行。</P>

如今有大明商业法,有金陵商贸做主导,太子爷又铺桥修路,商路亨通,一路太平。</P>

草民只贩卖金陵商贸货物,也赚不完的银钱。</P>

草民身份卑微,不牢作,低买高卖,放着以前,就是奸商!</P>

草民知道,这是太子爷赏饭吃。</P>

大明像我这样,受益于太子爷恩惠的很多,船商,车商,布商等等。</P>

但是,有些人贪得无厌!</P>

他们经山西过甘肃,货物远贩鞑虏,这不是正经商人。</P>

这是通敌。</P>

特别是他们贩卖棉花,白糖,粮食。</P>

前几个月,山西督察御史甄雨村被暴民打死,就是因为甄雨村撞破了此事。</P>

走私的并非是官员或者将领,而是边关的百姓,他们或背或挑,一次所带不多,但是一个村,一个乡的百姓都干这事,那量就大了去了。</P>

甄雨村死了之后,走私照样,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观照此事,在当地没有人不知道的。</P>

草民以为,一定有人打通了关节,从江南运布匹,北直隶买棉花,广西买白糖,广州买食盐,等等一路畅通。</P>

然后拉到边关,让百姓往外贩卖货物,从中谋利。</P>

即使查处,以陛下爱民如子的性格,也就打打板子了事。</P>

草民斗胆再往上想一层,太子殿下抓住甄雨村这事不放,当地村民走私,肯定会被查出来。</P>

到时候挖出萝卜带出泥,他们都跑不了。</P>

所以有人急了,要谋杀太子殿下。</P>

草民斗胆请陛下查下去,还天下太平。</P>

他们能干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P>

朱元璋挑挑眉毛,有道理,这事应该是真的。</P>

这个商人不简单,要用好他,金陵商贸就缺这样的商人。</P>

百姓集体贩运,当地官员还真不好管,现在学子闹那么凶,正给了刁民可乘之机。</P>

他们以惩处贪官污吏的名义,冲进县衙,打死官员,哪个敢查他们?</P>

朱元璋想了想,这事好办,让朱樉去演习,以剿匪名义杀光就是。</P>

法不责众?他们想多了。</P>

朱元璋在翻开一封,突然意识到什么。</P>

再次拿起刚才商人的信,眉头紧锁。</P>

山西的事不是这么简单,朱樉说甄雨村病死的,就是知道这个事情经过,那么朱樉为何要掩盖事实呢?</P>

莫非朱樉要保护什么人?</P>

保护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