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公社不一样,百姓用水泥修院子,一个修家家都要修。</P>
买自行车,一家有家家都要有,主打的一个公平。</P>
这就非常考验底层官员的能力。</P>
有的村富了,有的村穷了,乡长批评落后里长,骂的真难听。</P>
乡长去县里,县令骂乡长,每次都哭鼻子回来。</P>
因为你落后,落后就要挨骂。</P>
拖了县令的后腿,乡长和里长的任免又在兵部,县令又撤不了他的职,只有骂了。</P>
县令的任免在朝廷,朱标看这个县不行,就换县令,县令也觉得亏。</P>
但是没办法,就这样不讲道理。</P>
归根结底还是你无能。</P>
于是县令要有作为,就会截留朝廷财政,反哺落后乡里,这就造成,财政一直投入,朝廷收益不多。</P>
更狠的是,督察院会领人查账,有问题当场免职,随行官员替补。</P>
然后,督察院,大理寺刑牢,巡捕房锦衣卫,兵部乡里代表,校监司主薄共审,追责通报。</P>
能在三省当三年县令,平安提升的,个个都是人才。</P>
这批人才正在填补各地州府。</P>
三省看上去收益不高,但是隐形的东西是别人看不到的,朱元璋知道,这三个省后期的好处,很可能左右大明将来的发展方向。</P>
若是,这个路子走对了,将来的大明,将会是真的千年王朝。</P>
朱标和朱雄英,不留余力的发展这三省,作坊一座又一座的搬进乡里,产出又经过马六甲出海。</P>
富裕的乡镇,集体账本上银子都堆满仓库,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花。</P>
甚至有些村,竟然村村修了水泥路。</P>
眼看着三省越来越富,各地其他官员怎么能不眼馋?</P>
在看看其他省份,分地到户的百姓,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那几亩地,你修路动了百姓的地,县令都要脱层皮,百姓闹事层出不穷。</P>
不像原来消息不通,道路难行,现在的大明邸报,两个铜板就能买一份,全国一样的内容,政策都是透明的,律法明文都有规定。</P>
在拿着帽子乱扣,乡里不答应。</P>
里长乡长来自兵部,县令来自恩科,督察来自希望大学。</P>
反正乡里升迁,县令也管不着。</P>
不行就打呗。</P>
朱元璋算是看明白了,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也没多大意思。</P>
一群刁民天天琢磨想害朕。</P>
要做到平衡,越来越难了。</P>
朱元璋发现,自己的脑子已经跟不上现代的思维,有很多时候只能听着大臣们吵来吵去,最后吵累了,在商量出一个结果,先试行一两年,再定。</P>
随着快速的发展,往往实行起来,还没有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P>
怎么办呢?</P>
继续吵。</P>
就像今天的药材采购,不但供应整个大明市场,还远销海外,这是一个大市场。</P>
姚广孝的吐蕃之行,聪明的大臣就看出了苗头。</P>
将来吐蕃,甘肃,新疆药材需求量会大增。</P>
牵涉的利益更加大的吓人。</P>
药材一项,现在每年朝廷税收都有一千多万两。</P>
若是黑死病药丸药剂进入阿拉伯,利益更大。</P>
一两天肯定吵不出来结果。</P>
朱元璋抱着膀子打着瞌睡。</P>
朱标揉着刀口,瘫在宽大的椅子里。</P>
朱元璋皱眉,默默叹气,看来这位置还是早点让了吧。</P>
怎么坐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