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吃皇粮(2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1790 字 9个月前

不过倪元路不肯认输,真要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挑出问题来的。

他低头思索了一会,最后找到一个问题。

“对于有需要的地方,设立相应的官吏自然是没问题的,但还是有不少官职重叠,人员繁多。就比如,现在朝廷行政区划以省府县乡四级为主,在省之上还有区,设有总督统领数省军政,这是没问题的。可是在省与府之间却又还有道一级,尤其是这个道,还又有分守、巡、兵备、粮道、茶道、盐道、江道等各种各样名目的道,这些本来是明时所设,是巡抚派出的行政机构。”

“我认为,在本朝,道这一级机构。就完全没有必要嘛。就如本朝此前撤消了州一样,完全可以把道也撤消。省府县,完全足够了,这个道名目众多。职权重叠,没有必要,各道的职责交给各府也是一样。但如果撤消后,就能节省不少开支嘛。”

道不是地方政府性质,而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专管某一事务,比如河道、粮道、茶道、盐道、兵备道等等。

刘钧在一边听了微微一笑,倪元路还倒真说了一条有益的建议。事实上,刘钧已经在着手准备撤除全国的那些各种各样的道了,道台和总督在明朝时都是临时性的派出机构,总督是中央朝廷临时派遣地方的,而道台是巡抚派遣各地专负责一类事务的。

但到了如今,大汉的总督已经成了常设,还有了专门的区级行政单位,虽还没有相应的各套办事机构。但其统领数省军政,以及总督例加一省巡抚这一性质,使得总督这个职位已经成了大汉官制和区划中的重要一环。

但道和道台,就有些鸡肋了。巡抚现在是一省军政之,布政省是行政之,省下是各府,之间完全没有了设道的必要。因为省府两级相对稳定,已经不需要那些临时性的派出机构了,毕竟大汉已经不是明末之时的各种混乱时期。

刘钧已经计划着手全面撤除道和道台。

倪元路还在那道,“我觉得乡镇一级也完全没有必要设立嘛。历朝历代,都是皇权不下乡,乡里有乡老宗族自治就好。大汉一千余县,四五千个乡。每乡现在官吏加起来都有二三十个,若是裁撤乡镇一级,官吏都能减少不下十万,得节省多少国家财政开支?”

刘钧摇了摇头,倪元路眼皮子还是太浅了。

皇权不下乡,那只是过去王朝的粗放式管理。但如今生产力大幅上升。对于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朝廷的官员不能再是放任不管,而是得积极的参与地方事务中去。如果撤消乡镇一级机构,肯定是弊大于利。

这一点,刘钧是肯定不会更改的。

其实在刘钧看来,朝廷管理天下,就跟农民种地是一个样的。在以前,人多地少,生产水平不高,因此只能粗放式管理,广收薄种。一人种上一两百亩,哪怕一亩只收个几斗,也还收获不错。

但到了如今,尤其是江南地方,人多地少,再粗放式管理就更收获少。因此,大家便开始精耕细作,新式的农具把地耕的更少,购买豆饼等做为农肥,辅以粪肥、草木灰、塘泥等等,加上轮播间种等方式,充分的利用地力,甚至等田地有了肥后,还能种两季,甚至两季稻后还能种季豆或者油菜之类的。

一个农夫哪怕只耕种五六亩地,其收益反可能过那粗放式耕种的一二百亩。朝廷治理天下也是一样,如今生产力上升,人口增多,经济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农业模式,而是多元化的模式。

这就对朝廷的官员有更多的要求,要求他们在管理引导方面挥更大的作用。

以前的官员,总是相当于东家,或者是幕后大股东,他们的作用也就是收点税,其它的基本上都不怎么管,也不会管。每天写写诗读读书,甚至游访山水,能有一个遇到灾荒知道用心救济,遇到一些冤情知道审理的,就非常不错,能被百姓高喊青天了。

而现在大汉的官员,刘钧希望他们都是总经理,是分公司经理,是业务经理,希望他们能够了解市场,知道供需关系,能够下到市场一线。

这样的官员,才是刘钧需要的,而不是一群除了收税,甚至连税都收不好的官吏。

上百万的官员和公务员,数十万的将士,还有几十的教师、医生等,大汉帝国吃皇粮,靠财政供养的人数可能会达到两三百万。

全国三亿人口,三百万人由财政供应,一百比一。

也许这个时代的人会觉得无比震惊,但刘钧觉得这个数字能够接受。比较相比后世,那可是达到了十八比一,纯官民比例都能达到一比二十八了。

关键的不是官吏数量,而是这支官吏队伍的管理水平。要让他们充分挥作用,还得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队伍。

今天的这场阁院之争,虽然有些如同儿戏,但某些方面还是很值得称赞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