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中神像(1 / 2)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

起事之后,很快打垮了守备谷城官军,杀了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城垣,劫库纵囚。

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

张献忠再起时,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

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

一时之间,流寇烽火,席卷中原大地。

次年闰正月,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率部突入四川。

随后依靠着鄂、川、陕三省交界天然的高山密林,就此潜藏。

养精蓄锐,以待良机。

……

二月,春寒料峭。

野三关。

作为西南要冲之地的出口,此处原属容美土司地,乃巫山余脉延伸。

地势颇为复杂。

往上追溯,此处却是北宋名臣寇准起势之所——年方二十岁的寇准,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轻徭役、体民情……

为劝民农事,他还写下了着名的《劝农歌》:“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

只不过,此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悬崖峭壁,极为陡峭,多有人迹罕至之处。

且多处均为溶岩和溶洞。

数百年过去,依旧人烟稀少。

柳家山下,密林中。

一队甲士正在匆忙行进赶路。

为首之人,却是大西军中一小校,名曰“艾承风”。

此人年纪不大,却是军中精锐——叔父艾能奇,是张献忠四义子之一,乃独领一军的中坚之辈。

艾承风作为艾能奇的侄子,也是多年“老贼”,久经战阵之辈。

他原本担当艾能奇的近卫队长一职。

只不过此刻大西军打散,分布在各处山头隐匿,艾承风这边跟了另一方山头的李定国,负责为大军垫后。

此番来到这鸟不拉屎的柳家山,却是临危受命,过来找寻一支失踪了的探路小组。

那个探路小组,先前负责勘察附近的一条小径。

按理说,昨日就应该回返山中大营的,却不料一直都没有消息。

于是艾承风就接了命令,带着八名手下,过来勘察。

在山林中摸爬半日,到了暮色黄昏,终于锁定了一座村子。

“这儿?”

手下韩二过来汇报,艾承风不由得眉头一皱,问:“什么情况?”

韩二是本地土着,对于大山之中的风俗最是了解,一打眼便说道:“这应该是一座土家族村落,估计山路太难走,不与外界交流,所以也没人知晓……”

艾承风听了,下意识地打量着掩映在半山腰处的十几座土屋,怀疑地说:“你是说方八郎几个,折在了这儿?”

韩二点头:“应该是。”

“摸过去,瞧一瞧!”

作为军中老贼,艾承风不知道经历过多少阵仗。

一个小小村子,着实算不得什么。

……

半小时后,这队张献忠麾下的九人小队,聚集于这一座籍籍无名的山村之中。

一路小心翼翼,摸将进来,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村中总共有房屋二十四处。

却一人都没有。

不光是人,就连鸡犬之类的活物,都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