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三个在院子里开始尝水果。</P>
菠萝酸口太大,可以做醋了。</P>
菠萝蜜口感很好,变化不大,但长的小,可能树型小。</P>
榴莲的味道变淡了,香甜度高了,让刘泥和榆钱儿万分喜爱!</P>
长的最好的是甘蔗,又高又挺,去皮后嚼着还不费劲!榨汁一年四季有甜饮了。</P>
以后多种!</P>
…………</P>
刘泥说刘刚家生了闺女,要吃面席的事儿。</P>
这吃面席的事儿要方橙牵头,两孩子随席。</P>
“行,那日我和榆钱儿先去,你去学堂念半日书,与先生请假半日,待中午回村。”方橙对刘泥的学习没有苛求,只勤练武不识字不行,只识字不担事儿不行,这两年刘泥文武,琐事面面俱到。</P>
榆钱儿八岁了,天足,从不自卑,开心的每天与二哥练刀,与娘种田,做饭,针线,还与娘去镇子上卖过兔子,狼皮,更去过海边赶过海!</P>
二哥还是她的文师傅,识字描红,学诗读典,她可不是目不识丁的人。</P>
对于村里三姑六婆说她大脚的事儿,一开始有,后来娘骂她们成天屁事儿不干,只盯那金莲看。</P>
你去庙里看看送子娘娘是金莲吗?观世音是金莲吗?你们嫌弃大脚是嫌她们吗?</P>
个个都老实了。</P>
如今方橙混到了刘氏一族的女老大了。辈份高,人嘴还利,连李氏都得让她三分。</P>
刘泥在村里也给她撑起一半的腰,个头高,做事有理有据,但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后娘不安好心,妹子不是一个娘的,刘泥能疯的把这家的锅砸了,房子掀了。</P>
一次后,谁也不说这些酸话,还赔着笑脸与方橙榆钱儿说话。</P>
…………</P>
这日,镇子上赶集,母子三人都去。今春,在镇子上方橙买了一进小院,为了驴在镇上有地方歇脚吃草。</P>
家里已有三头驴,算是一人一头的交通工具。</P>
已是秋天,镇子上卖鸡鸭鹅的多,在冬天时不下蛋,干吃食,卖的多。</P>
方橙买了也只是为了吃肉,也不会养。</P>
此时的豆类收了,红豆,红小豆,浆豆,鼓豆……方橙每样都买点,为了冬日里熬粥能吃多种口味。</P>
买的多的是高粱,麦子,玉米。</P>
即使自家地里也出息这些。</P>
刘泥去上学了,方橙带着女儿买东西和下馆子。</P>
每次进镇上,方橙都与榆钱儿好好装扮一下,穿的好一些,让一些想动歪心思的止步。</P>
在饭馆里,方橙点了六个菜,一个汤,十个馒头。</P>
在慢慢等上菜,等刘泥下学堂吃午饭。</P>
周围来吃饭的不似面馆,三流九教的嘈杂,而是低声细语的交谈,与小二讲话也彬彬有礼。</P>
这是方橙选这家饭馆吃饭的原因。</P>
等菜上齐时,刘泥正好来了。</P>
榆钱儿开心的说:“二哥,这饭菜刚上齐,娘每次拿捏的刚刚好。”</P>
刘泥觉的一上午读书,比在家干活练武还饿的快。</P>
一边与妹子说着话儿,一边风卷残云的吃着饭。</P>
“娘,你们先回去休息,傍晚一起回家。”刘泥说完又跑回学堂了。</P>
方橙会了账,带着榆钱儿去了布店。</P>
打算买上两尺布,去刘刚家吃面席。</P>
“哎呦,刘夫人刘小姐来了!今儿您可赶上了好布了!西洋的,东洋的,这花色艳,布料轻飘,做衣做裙的又仙又美的!”于掌柜的嘴啊,真会说。</P>
望手中机器织就印染的布料,方橙想起了外国把布料,廉价工艺品倾销在这伪清国,换走大量黄金的事儿。</P>
看来,那习得优秀帝王术的皇帝,就是个经济傻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