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丘吉尔最后的手段(2 / 2)

去年十一月的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上,出于削弱红色苏联实力,让苏德两败俱伤,英国坐收渔利的想法,丘吉尔提出英美盟军部队应优先进军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解放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从东南方进攻德国,但他的这个提议却被罗斯福拒绝了。

斯大林已经多次给罗斯福发电报,要求盟军立即登陆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方面的压力,罗斯福已经答应,当然不会同意英国人出的主意。美国人很清楚英国人心里在想什么,但为了世界反法西斯大局,美国必须响应苏联人的要求。

“这一次赫尔国务卿对缅甸的态度,表明了美国政府在正面对我们的一种回应,这表明美国已经开始打破自己传统的亚洲大陆政策,对战后帝国对亚洲局势的控制是一种严重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对美态度。”

哈利法克斯的话还在继续,语气同样不急不缓,可听在丘吉尔心里,却是那样的刺耳,对美国的明确态度?什么态度,难道让我带领英国和美国作对为敌?可能吗!

不要说目前的战争,英国所需要的大量军火物资全部来自美国,就算战争结束,元气大伤的英国,还有能力和美国叫板吗?美国强势崛起,英国衰弱,已经成为事实,丘吉尔可不会冲动到认为只凭自己一个人的热血,就能和美国对抗。

丘吉尔清楚,现在的英国,虽然还是世界上的老大,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老大,随着美国的崛起,他们可不想战后继续做英国的跟班,此时促成大英帝国原殖民地独立,即符合美国人的政治理念,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只有成功地肢解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让更多属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独立,严重削弱英国的海外势力,美国才能成为世界上新的领导者,这才是美国国务卿赫尔这次为缅甸发声的最主要原因。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很是烦恼地挥挥手,让外交大臣退出去,丘吉尔又开始了自己的沉思。此时和美国人翻脸显然不现实,但就这样将缅甸让出去他又不甘心。思来想去,丘吉尔终于还是想出来一个办法,决定先用英联邦这个机构将缅甸留在大英帝国怀抱。

英联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为挽救英国在殖民地统治上的颓势,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地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地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

随后英国又通过法案,确定各英属自治领都获得完全独立的主权,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联邦正式形成。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国国王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君主与国家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为外交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