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 54 成都(2 / 2)

汉末三十年 慵懒的腊肉 1251 字 11个月前

‘刘焉诈病,所谋甚大!’当看到这一句的时候,以何思安的两世经历都为之失声惊呼!定了定神,继续向下看去。

‘原本打算借病引出对其不满的益州系,一举歼灭,随即紧守梓潼、雒城等要害自立为帝。但殿下的出现给了其一个更好的选择,一来加快了其对益州系动手的时间,二来挟制住殿下后,便可以号令汉中军。张松之计划应已暴露,但无需担心,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既已知晓其诡计,且看益州军与东州军的对弈,殿下安心做渔翁便可,三日后按原计划行事。’

信件到此为止,看字迹,虽与贾诩写的有几分相似,但毕竟何思安这一世是做过皇帝的人,免不得名师指点,所以还是一眼便看出,这封信并非出自贾诩之手,而且贾诩向来称呼自己为主公,而‘殿下’这个称呼却颇为耐人寻味,这会是谁?自己手下除贾诩外,能总揽大局的无非就寥寥几人,且都有要事在身。

徐庶守武都,阎圃内政突出,谋略不足,赵云太年轻,至于徐荣、张燕等,统兵是把子好手,但谋略……等等,谋略??难道是……

何思安脑中出现了那个瘦骨嶙峋的中年人,想到此处,何思安长出口气,如果此人与贾诩一明一暗在益州总揽全局,不是百分百成事,至少也算得上十拿九稳了,只是既然他来了,那凉州那边……不会出事吧。想到此处,原本放下心来的何思安又皱起了眉头。

而我们的主角何思安同学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此刻贾诩的屋内角落里,隐约可以看到几点燃烧过后的纸灰,而这,正是李儒写给贾诩的信。院外的凉亭中,贾诩看着北方,眼神似能穿过千里之地。许久后,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元直、奉先……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啊……”话音低不可闻,随即走进屋内,烛火熄灭,一切归于寂静。

接下来三日,无论是何思安一行人在刘璋的陪同下都如往常一样,吟诗作赋,饮酒作乐。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然而成都的四门戒严使得很多人都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只有刘璋一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亦或者说是不愿意去想吧。因为在何思安的眼里,就连那个心思阴沉的刘循脸上都挂着‘心不在焉’四个字,只有刘璋依然乐在其中。

‘如果真的是演给我看的,那绝对堪影帝级的,甚至可以去演后世某卖鱼出身的大佬了’何思安心中吐槽。

不同于成都的平静,此时的益州,已然硝烟四起。

剑阁道,为平日里往来于汉中、梓潼客商们的必经之路,两旁山峦直入云霄,山壁光滑陡峭。剑阁道共有两处关隘,其一为‘剑阁’,靠近梓潼,其二为‘涪水关’靠近汉中,而此时的涪水关,关上、关下两队人马正在对峙。

关上一名将领模样的人冲着后面挥了挥手,随即众人放下手中弓箭,将领定了定神,对下面喊道:“我乃涪水关守将高沛,对面何人?为何攻我益州?”

关下为首之人拔马上前,拱手说道:“原来是高沛将军,我乃汉中张衡,辖下发生叛乱,只为迎回成都做客的武都太守。”

涪水关紧邻汉中,汉中的内乱高沛自然也是略有耳闻,据说是汉中杨家有人带兵叛乱引起的,然而作为刘循手下心腹爱将,并且安排其镇守益州门户,虽不知晓何思安的真实身份,但却也明白其人绝对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高沛略微沉吟,看了看下面一眼望不到边的士兵,估算足有万余人,冷哼一声,小声嘟囔道:“接人用的着这么大的阵仗?我看你是接人是假,夺我益州是真吧!”

随即对身边护卫招了招手,在对方耳边小声说道:“你速去成都,将此处情况如实告知广汉郡守大人,让其定夺。”随后,转头对下面说道:“我已差人通知州牧大人,张将军且先回汉中等候便可,届时我等自会护送那位大人回汉中!”

“高将军既已通传州牧大人,那我等便在此处静候佳音。”不顾高沛黑下来的脸色,转头吩咐部队撤到弓箭射不到的地方安营扎寨、埋锅生火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