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棣的软肋(1 / 2)

朱高炽回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管事太监,根据朱高炽的要求,带来了春和宫与文华殿的人员名单。

春和宫与文华殿相连。

前者是朱高炽的寝宫,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后者是办公的场所,不光是一座大殿,还有内阁,古今史料公文的储藏楼,以及各项用物的仓库。

东华门的一角,根据朱高炽的吩咐,设立了马厩,车房等。

文华殿除了正殿,还有两处大殿,左右廊房不少,成为了内阁,内阁吏员等官员的办公场所,至于六科官吏的办公场所,则在武英殿大门对面。

东西各设两座食堂,所有官吏、侍卫、公务人员皆在伙房用饭,早中晚宵夜,每日提供四餐,另有茶水饮品和点心提供。

“娘娘身边的大小丫鬟宫女嬷嬷,乃至照顾哥儿姐儿的丫头,以及维持两殿日常的人数,合计五十九人,其中高丽上供三十二人,倭国上供九人。”

管事太监一五一十的说道。

这个数字倒也不少。

朱高炽忍不住和宋朝对比,宋朝是使用太监最少的朝代,宋太祖在位期间,宦官数量大致在五十人左右。

明朝经历了元朝,大力使用起太监。

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时期,有大量的俘虏成为太监,还有朝鲜等藩国进贡,到了后期,明朝因为经济破产,大量的百姓自宫,希望能进入皇宫找份活计。

有些方面,明朝是倒退的。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成立了各局各司,不光是伺候皇族,并相当于军工集团企业,为各地军队提供火药和火器。

宋朝的灭亡不可惜,可文明的倒退实在是可惜。

“马厩、车房、伙房、各仓库、藏书阁,公文库房、皇宫物料仓,以后交给张全,让张全来找我。”朱高炽吩咐道。

管事大太监听闻后想要劝一劝,可见到皇太孙殿下的眼神,只能退去。

不久。

张全来了。

“拜见皇太孙殿下。”

“你坐。”

朱高炽不客气的说道,他从小和张全一起长大,张全虽然没有大志,可张全这样的才是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才的。

作为天下的中心,朱高炽见过的人才太多。

“不知殿下找下臣有何吩咐?”

张全知道朱高炽很忙,突然找自己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两人知根知底,虽有上下之分,却也没有过分的拘束。

“我想让你出面,组办皇宫事务局。”

“啊?”

张全愣了愣。

虽然知道殿下很仁德,却没有想到步子会迈的这么大。

“所有的各项事务,以后由皇宫事务局承担,皇宫事务局使用的佣工,从民间良家招募,待遇给予一等,同样受民工联合办的权利保护。”

朱高炽仔细的说道。

春和宫使用女工,文华殿使用男工。

如果遇到修葺等繁重的活计,像春和宫的女眷可以避一避。

红楼里的贾府,修建大观园不也很正常么,大观园里只有女性,同样也很正常。

有了女工和男工,就有了女官。

从皇族先开始。

“内阁,伙房等用人的地方,是服务国家的,不能算在我们皇室的头上,理当由户部出钱维持,至于皇宫的用物等,才由皇宫出钱。”

“那武英殿,还有后面呢。”

张全指了指后方。

“父王和我这里一样,皇爷爷一切照旧。”

朱高炽一口说道。

自己都只有一妻,朱棣又和徐氏恩爱,既然如此,就不需要那么多人。

朱高炽已经向高丽下旨,要求高丽不再向大明进贡美女。

高丽向大明皇族进贡后妃终明一朝。

酒色伤人。

吕布说的。

朱棣责任重大,不能被女色耽误了,朱高炽为朱棣做了主意。

张全嘴巴张了张,最后闭上了嘴巴。

大明怪得很。

圣人早就下旨太子监国,太子呢,常年出征,国事又交给皇太孙殿下治理,哪怕太子归京后,却也没有收回治国的权利。

可谓是历史上的美谈。

历来皇家之凶险,父子残杀,唯独本朝没有。

张全和朱高炽从小一起长大,加上朱高炽为人随和,当年在北平的时候,两人逛遍了北平。

“你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朱高炽直接说道。

张全左右看了看,然后才说道:“少爷你儿女双全,看上去也都是健康好养活的,可要是以后的子嗣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这话也就是张全敢说了。

张全的担忧也不是凭空而来。

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郭彩莲肚子里的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

虽然医学上有了发展,可也算不上划时代的进步。

吃饱肚子,身体营养跟上,劳逸结合,生的孩子才健康,不容易夭折,可总有概率的存在,虽然有生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无法避免。

“真要是儿子不行的那天,女儿也能当。”

朱高炽笑道。

张全目瞪口呆,这像什么话。

“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去操心吧,我们做好当下。”朱高炽话题一转,避开了这个话题。

女性和男性,不光是生理结构不同,心理结构也是不同的。

上辈子和妻子恩爱了半生,路上虽遇到过风雨,可两人齐心协力,互相包容和体谅,一路前行至今,朱高炽对女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百年后。

大明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和文明,是后人自己选择的时代了。

当这一代的宦官老去后。

皇族都不再使用奴仆,各勋贵又有什么资格使用奴仆。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

正如万历时期,已经不想要太监了,可是随着国家经济的破产,百姓们无以为生,导致京城满是自行阉割的穷人,不收反而是让他们饿死在街头。

同样。

当百姓们富裕了,有谁会去别家当奴仆去呢,相反,老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再好的规矩也只能沦为虚设,毕竟人要吃饭。

后世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全月无休,得到的工资才够吃饭而已,可仍然有大把的农民工等候在厂门口。

二十年后。

大把的人嫌弃待遇和工资差了,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去挣钱。

区别是什么?

无非就是因为人们富裕了而已。

真像九十年代吃不饱饭的时候,同样会硬着头皮去抢工作,再差的工作也有人抢着干。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朱棣过了几日,发现自己的武英殿变了,找人询问一番,才知道武英殿和文华殿的变革,倒也没有说什么。

老大改动的事情太多了。

大事小事。

有些事会通告,有些事他自己就拿定了主意。

换做有的父亲,可能会内心不满,不过朱棣倒不是很在意,就是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出力还越来越多,京营的事就让他忙了很久。

“京营大致上没有了问题。”

朱棣告诉朱高炽。

京营有十五万大军,散布在京城以及应天府一带,是拱卫京师的防线,既要防备外头的武将,又要防备内部的武将。

“父王怎么改的?”

“耿炳文和宋晟是你皇爷爷的人,葛炳文是唯一的开国功臣了,不能怠慢了他,宋晟老将军又坐镇西北多年,对大明有大功。”

“因此京营名义上,归属于他二人节制。”

“下面则有丘福带领一万豕勇军,王聪带领一万忠勇军,另有陈珪,郑享,徐忠,张信,郭亮,徐理,平安等将领分管京营。”

“平安?”

“他是你皇爷爷的义子。”

“哦。”

朱高炽恍然大悟,想起来了这位。

京营不只是留在京城和应天府,还有一部分分驻在周边的行省,与应天府的交界处,起到监视当地军队的作用,保障没有势力可以威胁京城。

这并不是瞎担心。

历史上日本的织田信长,终结了日本战国时代,谁能想到会有本能寺之变呢。

大唐够强大吧。

最辉煌的时期,一场安史之乱拉开了衰败的序幕。

京城。

绝对不能成为空城。

不但要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同样是军事中心,部分防备措施是必要的。

朱高炽可不想朱棣带领大军上万里之外作战的时候,结果有小人作乱,趁机偷了自己的家,铁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变化。

自己又没有通讯设备。

叛军要是一日千里抵达京城,得不到警示的京城,又没有军队可守,岂不是直接被擒贼先擒王了。

“你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没有了。”

朱高炽摇了摇头。

刚才朱棣提到的人员名单,大部分是朱高炽认识的,一半以上出身北平系,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京城已经固若金汤。

“既然如此,你可决定了是北上还是南下?”

朱棣好奇的问道。

“儿臣已经派了使臣出使帖木儿。”

“又派?陈诚可至今没有音讯。”

“的确有危险,我已经告诉了杨忠,并且是我最后的通牒,要么杨忠和陈诚平安归来,要么父王带领大军惩戒帖木儿。”

朱棣摸了摸胡子。

他有些不想动。

“父王的威名,必然天下传唱,后人万世所敬仰。”朱高炽拍马屁道。

朱棣露出了笑容。

自己平生没有别的喜好,就喜好点面子上的事情,何错之有。

“那你考虑过帖木儿如果见到我们大明的使臣,他接下来会如何应对呢?”

朱高炽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