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未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转向另一面,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加速进入那个不得不面临的乱局。
四万兵额引发的一连串后果恰恰让李源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发生了,张文表得以重掌兵权,并且复归楚地。李源并非担忧张文表有多么骁勇,而是如今朝堂上徐铉、魏岑、李征古等人上位,魏岑、李征古两人显然已靠向郑王一党,而张文表又得以外镇,与何敬洙同气连枝卡在自己通往江南的咽喉上,如今南唐的军政大权,郑王一党可谓占尽上风。
换句话来说,郑王争储的条件到此时已经几近成熟,几乎已经成不可遏制之势。这似乎又为郑王李从嘉的登基之路增添了另一块重重的砝码,这是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变动,而这一切居然好像便是因自己而起。
实际上在李源看来,李从嘉的登基自然不是南唐陷入危局的根本原因,而李源自己迟早也将自立,但如今李从嘉有了这样的势头,但凡他有一点僭越的心思,谁能保证他会不会提前上位?甚至在李源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与朝廷对抗时便已成了气候?
原本李源还真想过,在自己羽翼未丰之前,尽可能扶立燕王李弘冀,毕竟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子,不管他与李从嘉相比如何,至少在国事上不是个软弱无能之辈。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当中,倘若心志不坚,绝难生存。
但燕王李弘冀自从北伐大败过后,已然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如今已解除兵权,更是被勒令禁足于润州,短时间内难以复起,朝中原先不少支持他的大臣武将也都一边倒地朝郑王靠拢,只剩自己的岳父、孙晟、韩熙载等人,寥寥无几。李弘冀败得比预期的实在是太快了
李源有些迷茫,在李源最初的想法里,远离朝堂到地方建节,为的便是全心积蓄实力,不理朝堂纷争,只待天下有变,却没想到哪怕离国都金陵数千里之遥,自己这只本不该在历史出现的蝴蝶,只在远方轻轻扑闪翅膀仍旧会影响整个南唐的时局。
直到此时此刻,李源忽然全面醒悟过来。该来的还是要来,谁也挡不住,谁也改变不了。
自己也该认清现实,身处的就权且当他是真实的历史,就算自己掀起了几朵小小的浪花,也不足以改变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的脚步,相反却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甚至会让之后的大乱局提前到来。
但那又如何,既然历史提前了脚步,那么自己不妨也顺势而为,提前所有的预备,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心中的想法去面对即可,何必去多想?
郑王纵使提早上位又如何?难道他提着屠刀过来,自己还伸着脖子让他砍不成?那趁早啥也别干了!李源无语苦笑不已,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实在是有些徒增烦恼,无论如何,脑海里既然全盘了解历史的脉络,那么便按着自己的设想一步步走下去,总归没有差错,毋需彷徨。
回过头来面对如今的问题,新编的四万岳山军给了张文表,这四万精兵全是由老将刘仁瞻一手编练调校,战力不可小觑,如今摆在李源榻侧,确实有些寝食难安。
不出意外的话,李源在扩军过后,很快便要挥师南下攻取桂管,而因为张文表这头猛虎的存在,届时不得不被迫留下部分精兵留驻朗州以防不测,相应地,出征的兵力便会受到钳制削弱。
李源心中忽然感觉像被活生生噎了一只苍蝇一般恶心,但却吐不出来,还得想个合适的法子尽早去除这根心头上的芒刺才好。
无论如何,现今多了四万兵马归于自己麾下,砝码便重了一分,李源要做的是抓紧时间,让砝码越来越重。
对于李源而言,只能尽可能保证自己接下来的战事能够顺风顺水,先取桂管,后平南汉,取得广阔的地盘与人口,这样一来自己才能有在这乱世争雄的实力,届时就算乱局到来也不惧。而楚地与岭南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错,即便江南有变,想要波及过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毕竟一东一西远隔千山万水,这多少让李源心中稍有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