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先发制人(1 / 2)

匪盛年代 唐祝 1810 字 8个月前

仔细想想扎哈罗夫也不是没有脑子,主要是河西走廊太长了,以三万残军步行近两百公里,机械化行进两天,步行你的四天到五天。

也就是说扎哈罗夫得最少四天工夫才能到达武威,而那时候武威还在不在第24军还在不在武威,根本不可预测,分路突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向北突围的苏军几乎可以不用追击了,向北都是茫茫戈壁和沙海,白天能烤熟鸡蛋,晚上能冻死乌鸦,而现在是冬季,晚上别说乌鸦,圣诞老人都不愿出门。

向南进入青海和甘肃交界处的残军,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是一个轻装步兵集团军,有一半兵力都是马家军和青海当地保安团补充的。

可以说在青海跟甘肃交界处的大山,就是他们世代的生活场所,而对别人来说,可就没这么简单了,通向青海的道路几乎都已经是雪线之上了。

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也是中央军,只下辖一个军,那就是韦云淞的第31军,后来组建了孙桐萱第12军和谷良民第56军的架构。

李品仙坐镇青海西宁,他已经将马步芳的老家给抄了,所得物资全部起运兰州,他也想分一杯羹,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因为一个集团军三个军的装备物资,几乎是旬县白给的。

李品仙以韦云松的第31军驻守青海和新疆的交通要道,将孙桐萱的第12军和谷良民的第56军两个预备军,抽回青海,对进入青海北部山区的苏军进行围剿。

蒋鼎文两次给西北战区带来的部队和番号,基本都是华北,华东,华南的部队,带来的番号也都是红极一时的,像薛岳,邓宝珊,李品仙,万福麟等。

这些番号和带队的师长军长,在一九三七年刚开始的一年,都是可以在报纸和电文上能找到的大人物,大多也都是地方实力派。

总之把这些人都塞给西北战区,不过也塞了不少中央军,要说塞其他部队,可以维持西南战区体系的完整,塞中央军,难道是为了平稳实力。

刘十三将七个集团军和4个军团,地方实力派和中央军五五分,让你谁也抓不着把柄,不过既然在西北战区落户了,就别想其他了。

打散了苏军第三方面军,将残军交给李品仙和薛岳,有空军协助,两个集团军搞不定这部分苏联第三方面军残军,两个集团军也该换主帅了。

蒋鼎文将兰州防务交给地方警察和保安团,第四集团军迅速向宁夏方向靠拢,准备参加河套平原地区马鸿逵主持的河套战役。

刘十三觉得越来越没劲,手下能人多了,自己都没劲使了,打仗这种事,最怕的就是上头插手,乱指挥,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刘十三时常就会想起,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派系太严重了,划到西北战区的部队,虽然都是战败的地方势力部队,可毕竟都是参加过实战的。

而中央军一再扩编,扩编的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如果国民政府当初能在这些部队上扩编,西南战区战斗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一个月的六省赋税欠绥远的,都缴上来了,虽然西北处处在打仗,毕竟西北面积太大了,没打仗的地方还是多。

没有了层层盘剥,交到西北战区账务上的过了八位数,这足以弥补这一个月来的一系列军事消耗,还略有盈余。

不过这些钱是所有的财政税收,能用于军事补贴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西北六省这就等于扩大版的旬县,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一个月就有数亿元的财政收入,相对于华北,华中,华东,华南来说,还没有人家一个经济大省的月收入多。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开始嘛!刘十三也就去请刘子光出面,让他主持西北六省的民生问题,能把旬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西北六省就当放大版的旬县治理。

刘子光本来不干,不过被刘十三用话挤兑的接受了这个任务,算起来刘子光的权利现在大的可不是一般啊!比西南战区的蒋委员长也小不到那里去。

知道以后每个月都有数亿元收入,刘子光在旬县一个月才收几百万,不过这几百万是不用给上面缴税的,都是旬县紫收自用,西北战区也一样,所以他使起来相当顺手。

先给西北战区百万军人和所有政府留出足够的费用,从西北战区成立的哪一天起,西北各省各级政府的费用,统一由上面调拨,所有赋税不得扣留。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这节骨眼上,又有各地保安团监督,所以才能在这一个月内层层上缴到数亿元财政收入。

要想富先修路,刘子光几乎将剩余的钱都投入了道路基建上,先从陕西开始,先修关中地区各县各镇的交通要道,等动起手来一算,数亿元真不是什么。

刘子光发动了关中的所有父老乡亲,给他们工钱,给他们修路,这么好的事,在历史上有几次来着,关中处处都在忙基建。

刘子光准备从南到北,从东倒西,一步一步先将交通网修起来,尽管以前的交通道路也不差,刘子光想修的更好,更稠更密,增加各镇各县之间的道路。

甘肃蒋鼎文打败苏军第三方面军,关中刘子光在搞基础建设,而宁夏马鸿逵却一直在调兵遣将,布置好战局,就等着日军上钩。

南次郎和藤田进商量好了总攻日期,而马鸿逵在银川城上一直观察日军阵地动静,河套平原地区,白天可以目测十几里,更别说使用望远镜和炮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