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悄然攻击(1 / 2)

文娱行者 张秋枫 1644 字 9个月前

“想起桃源高架桥的事,我似乎明白了张斯的用意。”

这是一篇极为奇怪的影评,通篇只有这么一句话,而且还欲言又止,却广为流传,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大家心知肚明,可是不好表达出来,所以杂志报刊上都未登载。

倒是网络上,由于管理不便,这类的评价比较多些。

“当我听到片名的时候,就隐约想到了这一点,待看了电影,便可以确认无疑了。

张斯是博学的,对英语颇为熟悉,对美国文化也甚是了解,但还不至于去拍一部美国电影,只为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许多不明所以的影评人,指责他好好的华语片不拍,却制作美国电影,就为了拿给奖,拍美国人的马屁?

这样的话,我听了不少,当时只想摸出一块板砖,上去给那些人来一下!

脑袋进水了?竟然能讲出这样无知的话,也配当影评人,分明是侮辱大众。《活埋》一直在揭露美国的黑暗面,你眼睛瞎了,竟没看出来?这样的电影,也能拍别人的马屁,你当人家是傻子呀?

当然,我相信他揭露美国黑暗,也只是顺便的事。至于内中的含义,恕我胆小,不敢胡言乱语,你懂的……”

一句“你懂的”结束了文章,大家拍手称赞。

至于到底懂不懂,不晓得,但影评人的话已经被反驳,倒是真是。只要按他们相反的意思想,总能得出一些真相的。

张斯看到这些东西时,哭笑不得。

他的灵感倒是真的来自此事,不过后面的事,大多属于巧合,并非有意如此。网上这个家伙说的话,好像他在实施阴谋似的。

“没事拍这些干嘛,老妈都不敢看……”客厅里,张倩依说道。

张斯耸耸肩,说道:“那你说拍啥?”

“就上次那个,叫什么时光的,牵牵手,亲亲嘴,说两句俏皮话……”张倩依拿开报纸,说道:“既安全,又能赚钱,弄的也不会很轰动。”

张斯撇了撇嘴,说道:“你总共给我几万的钱,我能怎么拍?”

张倩依吐了下舌头,将报纸丢过来,说道:“谁让你好好的作家不当,却要去干些不靠谱的事……看看,评价还挺多呢。”

张斯接了过来,有一个专门的版块,都在谈论《活埋》。

“曾经有那么一刻,我肯定主人公一定会得救的。

因为在末尾的时候,电话里传来了凌乱的声响,妻子在对保罗说‘我爱你’,专家在对保罗说‘我们快到了’,人声嘈杂,在努力地挖掘。

尽管沙子不停漏下,主人公已经无法呼吸,但磅礴的音乐已经响起,这分明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接下来就该等着感情升华了。

可是,它变了,它偏偏变了!

营救小组的人说了一句:“对不起。”

在这最后的时刻,却挖错了地点,找到了那个马克?怀特被埋的地方……嘈杂声忽然消失,前面他们明明说过,马克?怀特已经被救了两个星期,正幸福地生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逻辑错误?因为这一切都是个骗局!

没有人会来就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政府不过是在骗他……”

写出这么激烈的文章,看来观众受到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对于一个电影制作者来说,颇值得骄傲。

“通片出现最多的词,是‘对不起’,这是道歉的意思,却令我感到愤怒。

在他身临险境的时候,他的公司最关心的不是他的处境,而是为了省下一笔保险金而趁他活着的时候把他开除,最多说一声‘对不起’。

本应营救他的国家也毫不在乎他的死活,明知他在附近,还是肆无忌惮的轰炸目标,最多说一身‘对不起’。

在他已经决定坦然接受死亡后,又接连遭受的一系列沉重的打击。以他的家人来要挟他,令他不得不自残切断自己的手指,更担心起家人的安危。

他的妻子和军方给他的电话重新唤起了他活下去的欲望,可随后又无情地将这一切化为了泡影。在一个人绝望时用希望来折磨他,这是何等残酷的方法!

他打电话给能想到的人,向他们求救,于是听到了一句‘对不起’。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这就是对一个即将被活埋的人的回答,公司平日宣传的荣誉去哪了?政府平日宣传的责任哪去了?朋友间平日的义气哪去了?亲人……保罗开始还骂两句,后来连骂的力气也没了。

他不过是个普通人,通过细节,还能判断出人品不错。

可就是这么个人,要被政治,利益,战争……各种巨大的阴影包围,丝毫不得反抗,所以他埋的不只是身体,还有一个彻底失望的心。

在一声声的‘抱歉’里,希望被漏下的沙子埋没了……”

这样一个电影,观众分析起来,并不很困难。这确实也不是一部故作深沉的电影,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节奏的控制,始终能牵引观众的心。

就这样让观众陪着主人公,在希望与绝望间徘徊,死命地折磨他们。

这也使得观众憋着一口气,特别想要表达,将它发泄出来。像这类感性的解读最多,还有许多人对剧情解读,给大家分析出各种“阴谋”。

张斯并不理会,一部作品出来,导演便没有解释权了,它已经属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