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出去自立门户的干部名义上是干部,但却实际上完全是自己干自己的,对于源起的组织并没有多大的感觉,那组织也对他们的一切少有干涉,双方一向井水不犯河水。要说有什么矛盾,那也是当初申请了资助的地方与组织的矛盾大些。</P>
当初的资金申请就非常费劲,也是考虑到了这点。有些干部总需要资金支持,然而自立门户之后又想砍掉他们的钳制,颇有些过河拆桥的意味。</P>
这是比较明显的冲突。实际上这样的冲突存在于每一个早几代干部的控制区内。只不过大多数地方的问题并未被触发。</P>
有些人对他们理当是臣属的宣称非常在意,与这些地方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所属的派系对当前组织中心的权力落实非常不满,本应完全服从管理的地区竟被特意告诫莫要张扬,莫要说那些天经地义的话,不少人是完全受不了的。</P>
相应的冲突应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心照不宣地避免闹得太难看,结果最终还是因为外部的风气导致这种心照不宣被打破了。</P>
本来这组织还想同过去一直以来这样息事宁人,冲突就这么过去了,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们一手提拔的干部不仅寸步不让,还把事情闹大,把整个挑衅事件闹得人尽皆知,事情根本过不去了。</P>
这组织的核心过去一直不遗余力将一切力量投入到建设,只要不妨碍建设的事都不太当回事,但如今此事却让他们完全下不来台,不反击回去怕是路就彻底走窄了。</P>
偏偏他们潜力虽然碾压,但短时间内却抽不出战斗力打赢正面冲突。而且对方正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显然已经做好了武力夺权的准备。</P>
事到如今,向谁求援都是要重蹈东汉末年的覆辙。虽然他们还留了不少初代干部当师资力量,但怎么比得过出去打拼这么多年的封王。</P>
不过这场冲突究其起始,其实就是这干部不甘当下的现状,要求组织核心放弃宣称,将其封王,并且同时还什么都不想给,就是想硬抢。</P>
这个时候其实他们也有忍一时的打法。把他要的封地封给别的干部,让一个看起来比较忠诚的人趁此机会背刺除掉他乃是下策,因为他没有理由杀忠臣,取回封王。</P>
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没有时间反应,不能和任何能解燃眉之急的干部商量出结果。不过他有一个人可以商议,那就是正在讨封之人。</P>
他可以把目标正常拉上谈判桌,通过多封给其一点地,让其拥有更多的宣称,免得其为之后的扩张费心找借口,同时借此要些东西,麻痹对方。此时再在协议上动手脚,让对方不能将封王之地传给任何人,借此时间差励精图治,确保再也不会有同样的事发生。</P>
这也只能称得上是中策。和大逆不道之辈上谈判桌,本身就已经大损权威,并且让风气更加雪上加霜了。任由如此甚至推波助澜,他们只会失去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