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很快翻过了大明历551年,来到552年。</P>
从这一年开始,大明正式启用乾武年号,称乾武元年。</P>
由于周晟铭当初“急速登基”并没有走完所有流程。</P>
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大臣连同皇太后徐瑾瑜重新为周晟铭在新年这一天举行了登基仪式。</P>
穿着冕服的周晟铭,再次进入皇祠和大祀殿告慰先祖和祭天。</P>
这一次没了权臣,周晟铭身边全是死忠。</P>
祭天结束后周晟铭下令大赦,只不过这个赦可不是赦免,而是由朝廷出资,给牢里的犯人送点吃的和穿的,保证有肉。</P>
周晟铭有意识的带头维护《大明律》的严肃性,以此表明就算是皇权也不能干涉大明律法。</P>
这个举动让一些民间法家代表称赞不已,当然,也有些皇权至上者认为不妥。</P>
不过这些人本身就拥护皇权,周晟铭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们也不能说什么,不然还拥护个屁的皇权。</P>
除了这些,周晟铭提议在帝都举行一次大阅兵。</P>
明军去年的表现闪瞎了一众狗眼,周晟铭也准备适当的展示肌肉,因为黑冰司指挥使陆长风来报,北方的罗斯托夫很不老实。</P>
阅兵既能震慑外敌,也能加强大明百姓对帝国的凝聚力。</P>
因此,周晟铭下达了在4月阅兵的命令,主要是1月的帝都有些冷,不怕士兵耐不住,而是怕前来观礼的百姓待不住。</P>
民间,百姓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日子充满期待。</P>
登州省泰宁城上马村。</P>
“当家的,快进来暖暖身子。”</P>
穿着大棉袄的赵良搓着手来到土炕边取暖,妻子拿过笤帚不断扫着赵良肩头的碎雪。</P>
“媳妇儿,今年生意不错,喏~ 给你买的。”掏出一个银制发簪,赵良憨厚笑着。</P>
妻子脸色羞红接过发簪,欣喜的看了一阵,颇为小心的放入盒子,并放在了炕上柜子的最里面。</P>
“当家的,有钱不能乱花,攒起来来年修房子。”妻子心里欢喜,不过还是劝了一句。</P>
赵良自小没爹娘,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很小就进了登州首府泰宁城做工。</P>
凭借吃苦耐劳攒了一个磨刀磨剪子的小摊,勉强混了个媳妇儿。</P>
自从新皇继位以后,别的不知道,反正自己的生意好了许多。</P>
往年自己还要走街串巷吆喝,今年有一个固定摊位,老百姓家里的铁器也多了许多。</P>
“嘿嘿嘿,我正在和村里的老刘头学补锅,等学会了来钱就快了。”</P>
面对妻子的劝说,赵良挠挠脑袋笑道。</P>
“当家的,泰宁城不是新建了许多大工厂吗?要我说啊,还是要和村里的张大哥学学工人手艺,争取能进厂。”</P>
虽然是农村媳妇儿,但陶翠翠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P>
“哎呀,工人可不是俺们能当的,要识字。”赵良连连摆手。</P>
陶翠翠用笤帚不轻不重的拍了赵良一下:“朝廷不是开设了免费的识字学堂吗?你没生意的时候不会去一下?”</P>
“哎哟,俺就不是读书的料。”赵良天生抵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