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明葡丙戌条约》(2 / 2)

很多瀛桑人就像猪仔一样,一船一船被拉到查鲁亚。</P>

甚至出现了最牛掰的船长。</P>

一名叫赵安的货船船长,见有利可图。</P>

连夜把自己2000吨的货轮改装了一下,跑到瀛桑玩起了人口贸易,这可是按人头收钱的。</P>

为了一趟能多拉点人,赵安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P>

赵安的船最多一次拉了1.2万人。</P>

为了赚钱也是拼了,就不怕超载中途沉了。</P>

瀛桑人埋头拉人,帝国也笑呵呵收到了葡若牙的第一笔赔款。</P>

路易斯让还在国内的大臣们开始加税,紧急凑齐了2亿龙元送到大明。</P>

而在斯里本的明军,很守信用的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天开始撤离。</P>

大明舰队浩浩荡荡准备返航。</P>

而朝堂上,因为瞻洲殖民地问题,周晟铭召集群臣,准备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统治方案。</P>

“陛下,德其索伦大使路德维希昨日寻上臣,问帝国何时与德其索伦交换殖民地?”</P>

魏修文第一个出言道。</P>

大明之前说好的,要把阿哥拉交给德其索伦,以换取旺达卢地区。</P>

“通知他们,三日后,阿哥拉的明军正式撤离,让他们准备交接。”</P>

魏修文点点头表示明白。</P>

接下来,周晟铭定下基调。</P>

新夺取的桑比莫克,以及之后的旺达卢等瞻洲殖民地,必须当做本土经营。</P>

听到皇帝的吩咐,大臣们开始讨论,该如何有效统治这些地方。</P>

既然要当做本土经营,有一个问题始终避不开。</P>

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瞻洲人怎么办?</P>

有人想要直接清理了,有人认为不妥,实在是有伤天和,干脆驱逐算了。</P>

桑比莫克连上旺达卢,差不多有1500万瞻洲本地人。</P>

真要搞大清洗,帝国和之前的列强有什么区别?</P>

现在讲究干坏事要遮一下,不像当年那样粗糙。</P>

可整整1500万人,清理过程中必然会有漏网之鱼,到时候被盯着大明的守望联盟一曝光,那不丢人了吗?</P>

是的,大臣们只会考虑会不会给帝国丢脸,根本不在乎瞻洲人的死活。</P>

很久以前,瞻洲人就以昆仑奴的身份被中洲大众所知。</P>

听名字就知道,瞻洲人是天生的奴隶。</P>

不清理只驱逐也不好处理。</P>

两地周边没人愿意接收1500万难民。</P>

正在双方为之争论的时候,内阁参赞,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袁容庵突然建议道:</P>

“陛下,各位大人,帝国交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什么不把他们利用起来呢?”</P>

这一下算是打开了大臣们的思路。</P>

只有周晟铭坐在龙椅上相当无语。</P>

之前是谁口口声声说,要是帝国清理了那些瞻洲人,和其他列强有什么区别?</P>

那你告诉我,用瞻洲人来修路,又和其他列强有什么区别呢?</P>

说出这话的是教育部张宣文,这货有点越老越妖的意思。</P>

之前还被朝臣划入“顽固守旧派”,没想到最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在家苦苦研究各种外国着作。</P>

周晟铭对于怎么使用瞻洲人没有意见,但却对着张宣文调侃道:</P>

“张老大人,你不是说天朝上国要区别于蛮夷吗?怎么.....众卿讨论瞻洲奴隶一事,你不反驳一下?”</P>

此时,张宣文一脸伟光正出列道:</P>

“陛下知老臣最是守旧,我中洲自古就有使用昆仑奴的记载,臣以为,此事若成,刚好暗合复古之道,臣为什么要反驳呢?”</P>

嘶.....这老头,忒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