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已经是努纳武特省最大的聚集地了。
“走!”抖动缰绳,营长一马当先奔向伊魁特。
听到马蹄声,一部分因纽特人伸长脖子看向骑兵所在的方向。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本不知道梅利卡在和大明交战,甚至连明帝国的国号都不知道。
咖拿大统治他们,之后是梅利卡人,但没人对他们上心。
伊魁特市长博莱走出市政厅,脑门冒汗双腿不停打着哆嗦。
博莱可不是封闭的因纽特人,他通过电报等一切方式了解战局。
马更些防线被突破的消息,他在五天前就知道了。
因此,先对即将到来的明军,博莱有所准备。
全城21名警察就是伊魁特的全部武装力量,如今的他们早早把枪堆在了市政厅广场上,排成一排像是在接受检阅。
无视了原住民好奇的目光,骑兵穿城而过直奔市政厅。
赶到广场时,博莱早就把梅利卡星旗降下,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军官也不客气,三言两语宣告了帝国对伊魁特的统治,然后升起了大明龙旗。
原住民不认识旗帜上的图腾,只觉得异常威严。
他们对这些自称明人的人,抱有极大的亲近感。
论起来,因纽特人确实长的更像中洲人,而不是咖拿大和梅利卡人。
能得到认可的最大原因是,接管城市的骑兵打开了粮仓,把原住民上缴的咸鱼和皮毛还给了他们。
这让原住民们乐疯了,不愧是黄皮肤的自己人。
接收咖拿大北方的行动足足持续了两个月。
到了8月27日,李季高这才命令散出去的部队向大奴湖集结。
从地图上看,大奴湖位于四河交汇之地。
北边的马更些河、南边的奴河、东边的巴克河与塞隆河。
如此丰富的水网,让大奴河周边大部分地区是沼泽或湿地。
只有耶洛奈夫周围的土地相对好一些,梅军正在这里构筑防线。
布兰德刚到耶洛奈夫,立刻接过指挥权并把托宾贝尔下放到57步兵师当师长。
对于在托宾贝尔指导下修筑的工事,布兰德不屑一顾。
军校以及土木工程出身的布兰德,看不起托宾贝尔这个野路子。
而且在他的认知中,明军想要进攻耶洛奈夫,只有从北方一条宽30公里的缺口处进攻。
其余三面都是沼泽和湿地,根本不利于步兵进攻。
之前,托宾贝尔命令在四个方向修筑防线。
但布兰德一来就收回了托宾贝尔的命令,修筑加强北部防线就成,明军只能从这里来。
被贬到57师的托宾贝尔,数次向布兰德建议,最好不要小瞧明军,应该在所有方向构筑防线。
这些电报被布兰德视为挑衅自己,回都不回。
心灰意冷的托宾贝尔,只能带着57师绕过大奴湖,向着更南方的阿萨巴斯卡湖撤退。
布兰德得知后,毫不在意,他早就想让托宾贝尔离开了,不然他怎么取得北方集团军的全部指挥权?
而57师也是原潘辛的心腹部队,走了就走了,才一个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