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宝打开信件,四千字的文字,通篇就一个核心思想。
“择日回家吧,母后该想你了。”
朱文宝首先想到的是。“这是有了媳妇不要弟弟了?这就嫌弃我碍事了?隔着老远你都能猜到母亲想我了?”
朱文宝颇为无语。
不过朱文宝也明白老大的深意,劝自己赶紧回京都,这边有人在监视你。
“送信的人儿,走了没?”
“还在门外等候。”
“容本王写封回信。”朱文宝说干就干,一匹鲜活的战马立于圆石之上。“好了,记住了,亲自交给我大哥。”
又对着侯毅吩咐了一声。
“通知,知县李旺虎,县丞王达二人前来。”
不消片刻。
二人连决而来。
行走间,脸上多了笑容。
“下官,李旺虎。”
“下官,王达。”
“拜见楚王。”
朱文宝示意二人坐下,喝杯茶润了润嗓子。
“这几日以来,你们二人的所作所为,本王俱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淮阳县百姓因为有你们二人的付出,才能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也是因为你们二人,淮阳二字深入人心。”
“本王,定会秉明父皇为你们请功。”
二人连忙推辞。
知县李旺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乃是下官的职责,当不得楚王夸赞。至于功劳下官惭愧。”
“惭愧?有什么惭愧的?仅凭一县之力不仅保全了淮阳县,还救济十数万灾民,如此功劳,谁敢否认。”
李旺虎还有心推辞。
朱文宝摆摆手。
“李知县不用忙着推辞,是非功过自在人心,百姓们看的真真的。不过还有一事需要李知县尽快提上日程。”
“楚王您吩咐,下官必竭尽所能。”
“太子已经在开封府,施行以工代赈的政策,淮阳县这边也不宜太过推迟。”
“楚王,下官有想过以工代赈,可是……”
李旺虎有些欲言又止。
“本王明白你的顾虑,你淮阳是县,可灾民在十数万之巨,人太多了。”
“楚王慧眼。”
朱文宝点点桌子。“李知县,本王给你出个主意。”
“灾民实际上就是百姓,他们之中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本事,而且现在又多以青壮为主。”
“李知县在秉明太子后,可以先分化青壮,然后以工代赈,继而重新划分田地村庄。李知县始终要记住,灾民不能不管。”
朱文宝后面说的笼统,可李知县和王达二人也不是蠢蛋。
知县李旺虎为何欲言又止,灾民中多以青壮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他懂,他不得不小心应对。
而且他小小的淮阳县,灾后容不下太多的人,可是这话不能他说。
“楚王,高见!”
朱文宝笑笑。
“还有一事是,本王今日准备回京都了。”
“楚王要回京?”
“楚王要回京!”
“楚王要回京!!”
楚王朱文宝要回京的消息,不知何时起在人群中传开。
朱文宝在禁军护送离开时。
道路两侧站满了夹道欢送的人。
他们心存感激。
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是太子和楚王出现,为他们扫清了阴云。
又是楚王在离去时告诉他们,朝廷不会忘记他们。
他们在水患之中家没了,身外之物也没了,甚至有些人亲人朋友也没了。
可是他们还有一个炙热的心。
在一声一声楚王之中,朱文宝的车驾缓缓驶离。
特别要提一嘴的,是一位七八岁的孩童,送给了朱文宝一柄木剑。
并言。“楚王,俺娘说了,长大以后俺要保护楚王。”
其实,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