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有些堵,于是便把自己缩进了沙发里。飞机上困意浓浓,回到别墅后又不太想休息。本想放空会,但脑海里始终想着贺时卿,迫使她心里的焦躁总是反反复复的跳腾。</P>
拿出手机再次搜了搜贺时卿这个名字,点开实时,恶评如洪水猛兽一般冲进了阮柠的眼睛。简单看了几条就作罢,阮柠重新坐了起来,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事来。</P>
她早已听闻韩家不堪丧子之痛,不管使用何其卑劣手段都要找个人出气,再加上贺时卿不偏不巧刚好与韩鸣有矛盾,所以韩家是咬定了要查贺时卿。</P>
本就不是娱乐圈明面上活动的人,却比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新闻还要多和频繁,一来二去免不了眼球疲劳,再加上被韩家控制的舆论一导向,吃瓜群众也渐渐对贺时卿这号人抱有不满。</P>
可是,究其根本,无奈的地方在于这就是如今的网络时代。</P>
无力改变,就只能承认。</P>
新鲜比不过数量,严肃败给噱头。人们利用规则,再制造规则,把是非真假割裂开来,再一步步引导,一步步呈现出想要呈现的东西。无知的群众接受这一切,因为信息的更迭太过迅速,数量也太过庞大繁琐,大家来不及思考这一件的意义转而就被另外的吸引,于是他们渐渐忘了哲学最初的统一和对立,开始学着用键盘的狂欢来回敬这个让他们伤痕累累的疯狂年代。</P>
现在的韩家,正是在引导这样的事发生。</P>
网上有不少人都在骂贺时卿表里不一,说他之前的好评都是买水军来的,更有甚者还拿出他当年年轻时拍过的影视作品,一一被放大吐槽,辱骂他利用背景,就连无辜的上一代巨星夫妇也遭受牵连,当然更加触目惊心的,是直接把他和“犯罪”这种字眼勾结在一起。这种不平衡和报复的快感,扭曲了人们在生活压抑下的种种不公平心理,统统发泄在了贺时卿这张活靶子上,而最初引导这些言论走向的人,也全都销声匿迹,功成身退。</P>
然而网络舆论的真正威力还不至于此,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它带来的压力,从身体到精神,方方面面都在困扰着相关人员。</P>
所以韩家也聪明,知道贺时卿有个私交发小在司法界有点硬关系,于是一开始就没打算直接买通里面的人员,而是从外界舆论上打压起,况且这样还能更进一步损坏这一群小公子哥的名誉。</P>
阮柠理清楚了这之间的关系利弊,开始思考韩家下一步会怎么做。</P>
贺时卿现在已经被作为第一嫌疑人拘留,不同于上次的问审,这次不是他身边人想见就能见到的了。</P>
既然斩断了贺时卿和旁人的联系,那么韩家最有可能,也是最棘手的就是在证据方面做文章。往往立案,没有铁定的证据就不足以成立,韩家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们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所以要么找个厉害的律师,要么就找到关键性证据。</P>
阮柠静下心来想明白这些后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和贺时卿失去联系后她不光自责,还意识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以前或许还可以选择多陪着他,可现在人都没了,连那点儿关心的价值都派不上用场。</P>
在客厅里坐了一会儿,她决定明天先去问问和贺时卿较为亲密的几位朋友的情况,而现在她只需要上楼去养足精神,好好先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