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肖石榴才会开设“刘氏艺学”,让刘韩氏在艺学内传授千层绣,有更多的绣娘学习、掌握千层绣,这样千层绣就不再是秘密了,只要大家很容易就能够学到千层绣了,就不会再有人死盯着教授这一绣技的人了,老刘家和刘韩氏也就都安全了。
而且成立“刘氏艺学”,也可以为那些年老的绣娘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
虽然她们的眼睛不行了,但她们的技艺还在,有她们的经验在,就能让新入门女孩子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这样也更能让更多以刺绣为生的绣娘们安心,不用担心以后干不动了就老无所依。
因为,她们可以在教导绣娘时收上一两个徒弟,届时,她们百年之后也不要担心没有香火供奉了。而那些初学者也能得到师傅的精心指导,这样两厢便宜。
所谓“天地君亲师”,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大周朝非常注重师徒关系,特别是传授手艺和技术的行业,更是把师徒关系看得仅次于父子关系那样重要。
一旦有人在艺学里举行了拜师礼,便确定了俩人的师徒关系,就连她的亲生父母都不得再干预她们的生活,一切皆由师父来管教。而徒弟对师父也有奉养的义务。而且,整个艺学里的绣娘都是见证人。
这一举措大大安定了绣娘们的情绪,让她们再没有了后顾之忧,终于将刘氏绣坊当成了她们的第二个家。
而艺学里第一个举行拜师礼的就是刘韩氏和王小花,在众人的见证下,王小花正式成了刘韩氏的入室弟子。当,刘韩氏接过王小花递过来的拜师茶时,刘韩氏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她太喜欢王小花了,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刘韩氏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而这个故事就连刘永亨都不知道。而略有所觉察的肖石榴依然没有吭声,讲与不讲的,这还得要婆婆自己做决定。
不管怎么讲,王小花在艺学里进步很快,经过一到时间的锻炼,肖石榴觉得王小花越来越有一个大家风范了。
这段时间,王小花在“刘氏艺学”里面的表现,让大家都很信服。整间学院都是王小花一手建成的,从找教室,招收绣娘,制定招收简章,都是王小花自己独立进行的。
再到后来的课程安排,包括总体课程安排,具体教授详情和进度,以及绣娘招生跟先生的安排,都是王小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其中既考虑到了艺学的实际情况,也兼顾了绣娘的学习速度,同时还配合了先生的时间安排,虽然第一批学生较少,但从零开始,还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