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1 / 2)

白话水浒 清风随竹影 3768 字 10个月前

在大宋朝仁宗皇帝的时代,嘉佑三年的一个凌晨,天还没完全亮,大约是早上三点多钟,仁宗皇帝已经端坐在紫宸殿上了。他坐在那里,就是为了等待文武百官前来朝拜。</P>

天空中,祥云像薄雾一样缭绕,把凤凰栖息的楼阁都遮得若隐若现。吉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给龙楼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御花园的柳树在清晨的烟雾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给飘扬的旌旗做伴舞。宫墙上的花朵还挂着新鲜的露珠,像是在对那锋利的剑戟致敬。</P>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天香,文武百官们头戴玉簪,脚踏珠履,纷纷聚集在红色的台阶上。仙乐声在耳边悠扬响起,穿着锦绣华服的侍卫们小心翼翼地扶着仁宗皇帝的御驾。珍珠制成的帘子被轻轻卷起,黄金宫殿内露出了皇帝的宝座。凤尾扇缓缓打开,白玉阶前就停放着那辆华丽无比的宝辇。</P>

在这肃静而庄严的气氛中,突然传来了三下隐约可闻的鞭响。这是朝拜开始的信号。文武百官们立刻按照品级整齐地排列成两行,静静地等待着朝拜仪式的开始。</P>

这时,有位殿头官大声宣布:“有事的官员请出班早奏,无事的则卷帘退朝。”听到这话,班部中走出两位大臣,宰相赵哲和参政文彦博。他们上前奏报说:“如今京城瘟疫肆虐,百姓生活困苦,军民伤亡惨重。恳请陛下赦免罪犯,减轻刑罚,减免税赋,以祈求消除天灾,救济万民。”</P>

仁宗皇帝听后,即刻下令翰林院起草诏书:一方面赦免天下的罪犯,免除民间所有税赋;另一方面命令京城的宫观寺院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年的瘟疫反而更加严重了。</P>

仁宗皇帝得知后,心中忧虑,再次召集百官商议对策。这时,班部中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奏报。皇帝定睛一看,原来是参知政事范仲淹。他行礼完毕后奏道:“如今天灾严重,军民受苦,日夜不得安宁,许多人都遭受了牢狱之灾。依臣之见,要消除这场灾难,应该宣召嗣汉天师星夜赶来京城,在皇宫禁院内设立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向上天祷告,以求消除民间的瘟疫。”</P>

仁宗皇帝同意了范仲淹的奏请,立即命令翰林学士起草诏书。皇帝亲自书写并点燃了一炷御香,委派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召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赶赴京城,祈求消除瘟疫。在金殿上点燃了御香后,皇帝亲自将诏书交给洪太尉,命他即刻启程前往龙虎山。</P>

洪信接过了皇帝的圣旨,向天子辞行后,不敢有丝毫耽搁。随从们背着诏书,用金盒子装着御香,带领了数十人,骑上了驿马,一行人等离开了东京,径直前往信州贵溪县。</P>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远处的山峰层叠翠绿,远方的水面清澈明净。奇特的花朵绽放在林间,如同锦绣一般铺满大地;嫩绿的柳枝随风轻舞,仿佛金丝拂地。风和日丽,温暖宜人,他们不时经过野外的店铺和山村;道路平直,沙土铺就,夜晚便在邮亭驿馆中安歇。</P>

在这红尘之中,他们的华贵衣裳随风轻扬,骏马在宽阔的大道上奔驰。</P>

太尉洪信手持皇帝的御书丹诏,一行人等踏上了前往江西信州的路途。他们夜宿邮亭,白天则在驿站换马继续前行,一路上饥渴劳累,但终于在某一天到达了信州。当地的官员们纷纷出城迎接,并立刻派人通知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们准备接诏。</P>

第二天,众多官员陪同太尉来到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的道士们已经鸣钟击鼓,燃起了香花和灯烛,高举着幢幡和宝盖,伴随着仙乐的声音,都下山来迎接丹诏。太尉一行人等在上清宫前下马,太尉抬头望去,只见这座宫殿果然是座好上清宫。</P>

青松屈曲盘旋,翠柏阴森茂密。宫门上悬挂着金色书写的敕额,门户两侧列着玉篆书写的灵符。虚皇坛畔,依稀可见垂柳和名花相映成趣;炼药炉边,掩映着苍松和老桧的树影。左厢房里,天丁力士侍奉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拥着紫微大帝。有人披发仗剑,那是北方真武踏在龟蛇之上;有人拖鞋戴冠,那是南极老人伏在龙虎之间。前排陈列着二十八宿星君的塑像,后列则是三十二位天子的雕像。阶下流水潺潺,墙院后环绕着好山好景。鹤生着丹顶,龟长着绿毛,树梢上有苍猿献果,莎草内有白鹿衔芝。三清殿上金钟鸣响,道士们步虚而行;四圣堂前玉磬敲响,真人们礼拜星斗。献香台上,彩霞光射在碧琉璃上;召将瑶坛中,赤日影摇在红玛瑙上。早晨门外出现了祥云,仿佛是天师送老君一般。</P>

当下从上清宫的住持真人到道童侍从,都前迎后引,将洪太尉一行人接至三清殿上,恭敬地将诏书居中供养起来。洪太尉随即问监宫真人:“天师现在在何处?”住持真人上前回答道:“太尉,这代祖师号称‘虚靖天师’,他性格清高,不喜欢迎送之事,因此在龙虎山顶结了一间茅庵,专心修真养性,并不常住在本宫。”</P>

太尉问道:“如今天子有诏书宣召,怎么能见到天师呢?”真人答道:“请太尉稍候,诏书暂且供在殿上,我们也不敢擅自开读。请先请太尉到方丈处献茶,我们再商议此事。”于是,众人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然后与众官员一起前往方丈处。</P>

太尉居中坐下后,执事人员献上茶水,并呈上了丰盛的斋菜,水陆俱备。用过斋饭后,太尉再次询问真人:“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为何不派人去请他下来相见并宣读诏书呢?”真人回答道:“太尉,这代祖师虽然在山顶,但他的道行非常高深,自在清高,不喜欢被凡尘所扰。他能驾雾兴云,行踪不定,从未下山。我们平常也很难见到他,怎么能派人请得下来呢?”</P>

太尉听后说道:“这样的话怎么能见到他呢?现在京师瘟疫盛行,天子特地派遣我为使者,手持御书丹诏和龙香来请天师做法事祈福消灾。像这样怎么办呢?”真人回答道:“如果朝廷天子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除非太尉您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决心。您需要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随从人员、自己背着诏书、焚烧御香并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才能得见。如果您心不诚只是空走一趟那也难以见到他。”</P>

太尉听后便说:“我从京师吃素到此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了!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明天一早我就上山去请天师!”当晚众人各自歇息不再多言。</P>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早已起来,准备好了香汤和斋供。他们请太尉起来,用香汤沐浴后,换上了一身新鲜的布衣,脚下穿着麻鞋草履。太尉吃了素斋,接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背上,手里提着银手炉,炉内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士和众人等送他到后山,并指明了上山的路径。</P>

真人再次叮嘱道:“太尉要救万民于水火,千万不要有退悔之心,只顾一心一意地上去请天师。”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坚定地纵步上山。</P>

当他走到半山腰时,抬头望去,只见山顶直插云霄,果然是一座雄伟的大山。这座山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似乎能磨断乱云的痕迹,近看则像能平吞明月的魂魄。山上的景色高低不等,形态各异,有的地方被称为山,有的地方被称为岫,还有孤岭、路、顶、峦、穴、岩、洞、府、径、道、涧、溪、泉等各种名称。</P>

左壁掩映着右壁,云雾缭绕其间。山峰锥尖细小,崎岖陡峭,悬空险峻,却又削平如镜。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整个山林景色宛如用青黛染成的千块玉石,又似碧纱笼罩的万堆烟雾,美不胜收。</P>

洪太尉独自一人行走在山间,经过了一连串的爬坡转路,拉着葛藤攀登,大约已经走过了数个山头,走了三二里多路。渐渐地,他感到脚酸腿软,力不从心,虽然口里不说,但心中却在嘀咕:“我是朝廷的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都是睡在厚厚的垫子上,吃着丰盛的美食,尚且会感到倦怠。何时曾穿过草鞋,走过这样的山路呢?天知道那天师在哪里,却让我受这样的苦!”</P>

他再走了不到三五十步,便感到肩膀酸痛,气喘吁吁。突然,从山凹里刮起一阵风,风过后,松树背后传来一声如同奔雷的吼叫,接着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被吓了一跳,大叫一声:“阿呀!”然后往后便倒。他偷偷地看了看那只大虫,只见它:毛发披散着一带黄金色,爪子露出银钩般的十八只。眼睛如同闪电,尾巴像鞭子一样灵活,嘴巴像血盆大口,牙齿如同戟一般锋利。它伸腰展臂,显得狰狞可怖;摆尾摇头时,发出如同霹雳般的声音。山中的狐狸和兔子都躲藏起来,涧下的獐子和狍子也都收敛了踪迹。</P>

那只大虫盯着洪太尉看了一会儿,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然后突然跳向后山坡下消失了。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被吓得魂飞魄散,牙齿打颤,浑身麻木,两腿无力,像斗败的公鸡一样,口中连声叫苦。直到大虫离去了一盏茶的时间,他才勉强爬起来,重新收拾好地上的香炉,再次点燃龙香,继续往山上走去,决心一定要找到天师。</P>

洪太尉又走了三五十步,口中连声叹气,抱怨道:“皇帝御限,差我来这里,让我受这场惊恐。”话还没说完,突然又感到一阵风吹来,带着一股毒气直冲向他。他定睛一看,发现山边的竹藤里簌簌作响,接着窜出一条像吊桶大小、雪花般白蛇来。洪太尉见状大惊失色,扔掉了手中的手炉,大叫一声:“我今番死也!”然后往后便倒在一块盘砣石边。</P>

他微微睁开眼睛,看到那条蛇昂首挺胸,犹如惊飙骤起,眼中闪烁着电光。它一动荡就能折断峡谷、推倒山冈;一呼吸就能吹散云雾、吐出雾气。它的鳞甲错乱分明,犹如千片碎玉;尾梢斜卷着,像一堆银色的丝线。洪太尉被吓得心惊胆战,无法动弹。</P>

那条大蛇直接冲到盘砣石边,朝着洪太尉盘绕成一堆。它的两只眼睛迸射出金光,张开巨大的口,吐出舌头,向洪太尉脸上喷出毒气,吓得太尉三魂七魄都飘荡不定。大蛇盯着洪太尉看了一会儿,然后迅速向山下溜走,很快就消失不见了。</P>

洪太尉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喘着气说:“惭愧啊!真是吓死我了!”他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寒毛竖起,比馉饳儿(一种面点)还要大。他口中大骂那些道士:“这些无礼的家伙,竟然敢戏弄朝廷命官,让我受这么大的惊吓!如果我在山上找不到天师,下山后一定要找他们算账。”</P>